多轮调解破僵局 司法护航助营商——民乐县六坝法庭高效化解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

发布时间:2025-07-28 11:06:4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从开庭到多轮调解,纠纷化解在基层,避免升级为涉企信访;“调解+预警条款”,实现“解纷-预防-修复”闭环;从“庭审交锋”到“多轮磋商”,民乐县法院六坝法庭贯穿“耐心倾听、精准平衡、刚柔并济”理念,既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筑牢了营商环境法治根基……近日,民乐县法院六坝人民法庭紧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线,对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开庭后启动多轮调解磋商,通过精准平衡双方诉求、贴合行业经营特点,成功推动原被告达成和解,生动诠释了司法服务的“刚柔并济”。

  原告湖北某消防工程公司与被告甘肃某建筑公司,因“民乐县生态宜居搬迁工程消防分包项目”产生纠纷。2020年项目启动,2021年补签分包合同,2022年工程竣工,工程款至今未结算支付,原告多次催促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工程款、资金占用费及诉讼费用。法庭摒弃“一判了之”思维,以“就地解纷、柔性治理”原则为指引,围绕“工程量及应付工程款数额确定、工程款支付周期、违约责任约束”等核心争议,组织双方多轮沟通调解。在涉案工程量及应付工程款未确定的情况下,法官向原告释明“启动鉴定程序,耗时耗力,增加维权成本,建议通过协商锁定合理价款,缩短回款周期”;对被告警示“鉴定结果可能导致应付工程款高于当前协商数额”的风险,并结合建筑行业现金流规律引导理性协商,最终双方线上达成“柔性分期+刚性兜底”协议——被告自2025年8月起每月月底前偿还30万元,逾期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

  民乐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中,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效能通过组织双方调解,避免鉴定程序,直接降低双方时间、经济成本,同时调解方案贴合建筑行业资金规律,为被告预留经营缓冲;违约条款以司法强制力保障履约,同时保留合作弹性,维护行业信用生态。下一步,六坝法庭将持续深化涉企纠纷调解机制,以司法“软实力”赋能经营主体发展“硬支撑”。(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姚晓琴 夏雪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