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振华 宋燕彬)近日,甘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以柔性执行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因突发变故引发的信用卡纠纷案件。此举既维护了金融秩序,又为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人争取到“喘息”空间,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5年,谢某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额度为5万元的信用卡。起初,谢某按时还款,信用良好。2023年,其母亲突发重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迫使谢某透支信用卡用于救治。然而,就在谢某准备通过工作收入逐步偿还欠款时,所在公司却突然倒闭,失去收入来源的他彻底无力偿还。截至2024年,欠款本息合计已达6万余元,银行多次催收无果后,将谢某诉至法院,后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谢某目前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还需照顾患病母亲;且银行提供的流水显示,谢某此前还款记录良好。考虑到这些因素,执行法官认为若简单采取限高、失信等强制措施,不仅无法实现债权,还可能彻底断绝其还款能力。
为此,执行法官采取“三步走”策略,一是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让银行了解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二是引导谢某梳理现有资产和收入情况,制定可行的还款计划;三是建议银行适当减免部分违约金,给予宽限期。经组织多次调解,银行同意减免部分违约金,并约定剩余款项由谢某1个月内清偿。最终,在协议达成十余日后,谢某即全额偿清案款,案件顺利执结。
该案中,甘州区法院摒弃“一执了之”的简单做法,精准识别被执行人“无力偿还”状况,采取“放水养鱼”策略,培育被执行人还款能力,在保障金融债权实现的同时,守住了民生底线。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