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法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

发布时间:2025-07-08 09:26:28     来源:法治甘肃网

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坚实内核”

——凉州法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高效司法护营商”“柔性执行暖企心”等锦旗高悬于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和基层法庭的荣誉墙上,彰显着企业对司法服务的认可与信赖。近年来,凉州区法院紧扣基层司法职能,以先行调解、精准服务、高效保障为“三引擎”,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坚实内核”。

先行调解“加速度”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货款这么快就到账!凉州区法院的先行调解太给力了!”2025年4月,某食品厂顺利收到12万元拖欠货款,对法院调解效率赞不绝口。此前,该食品厂长期为某经销商供货,却被拖欠12万元货款。起诉至法院后,立案法官迅速研判,引导双方进入先行调解程序。特邀调解员向经销商释明法律责任,同时劝说食品厂给予合理付款宽限期,当天下午双方达成协议,货款即时结清,纠纷在立案前就得到圆满化解。

  为全面提升调解效能,凉州区法院精心构建“三维先行调解体系”: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室,广泛吸纳退休法官、行业专家、资深律师等担任特邀调解员,2025年累计开展涉企诉前调解360件;与工商联、商会紧密协作,建立“纠纷预警调解”机制,对苗头性涉企矛盾提前介入,成功化解潜在纠纷28起;借助“线上调解平台”,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便捷完成调解申请、证据提交、协议签署等全流程操作,平均调解周期大幅缩短12天,较传统诉讼提速85%。

精准服务“零距离”

  “人在外地也能远程解决纠纷,凉州区法院的‘云端服务’太贴心了!”2025年2月,兰州某贸易公司与武威某供应商因20万元合同产生纠纷,借助“跨域调解”系统,短短7天内便达成和解。案件审理期间,因货物质量问题引发争议,身处外地的贸易公司无法赴凉应诉。关键时刻,凉州区法院迅速启动“精准服务”机制,依托“跨域调解”系统接收材料,通过“云端调解室”组织双方在线协商。办案法官深入研究两地质检标准,提出合理调解方案,最终促成供应商退还50%货款,高效解决了双方矛盾。

  为进一步提升解纷效能,凉州区法院推出“三专服务”:设立涉企案件“绿色专窗”,材料齐全的案件实现“1小时立案”,材料不全可容缺受理;组建商事速裁“专业团队”,联合基层法庭,对标的额4.2万元以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15天;创新“专人机制”,要求承办法官在裁判生效后3个工作日内开展判后回访,调解结案颁发履行证明。2025年以来,涉企民商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

高效保障“强护航”

  “法院主动帮我们解除失信,终于拿到贷款恢复生产了!”某肥业公司因拖欠借款被强制执行,账户冻结后经营陷入困境。执行法官走访发现其具备发展潜力,果断启动“柔性执行”机制,组织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对公司账户实施“白名单”管理。6个月后,企业不仅还清欠款,还恢复正常经营。

  在涉企执行工作中,凉州区法院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保障机制:对暂时困难企业采取“活封活扣”“分期履行”等柔性措施;对有发展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白名单”制度;对恶意逃债企业开展“陇原风暴”及涉金融、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金额6000余万元;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创新“预重整”模式,成功盘活2家企业资产300余万元,保留50余个就业岗位。

  凉州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等部门,近期内启动“法治护航企业行”专项行动,通过“法官进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培训”等具体举措,推动“三引擎”机制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