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兼职“轻松赚大钱”背后的深渊
西固法院宣判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杨丹)一张路边电线杆上的“高价兼职”广告,让两名涉世未深的青年踏入违法深渊。近日,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法院审理并宣判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揭开了新型犯罪团伙利用“轻松挣快钱”诱饵招募帮凶的套路,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敲响警钟。
俱某与张某是来自邻省的两名年轻务工者,2024年10月,被路边电线杆上“高价兼职”广告吸引,称:“送取贵重私密物品,每单可获取50元报酬,外地单可获取300至500元不等酬劳”。尽管二人对“轻松赚钱”心生疑虑,但在“招聘人”的诱导下,交纳3.1万元“入职押金”并加入工作群。
一个月后,二人按“上线”指令开车前往兰州取走一部手机。次日,从货拉拉司机处签收一个藏有6.1万余元现金的电饭煲。随后,他们将4.98万元存入俱某名下三张银行卡,转账3.48万元至指定账户,剩余资金购买U币,二人从两单交易中获利800元。一周后,公安机关循线追查,二人才知自己转移的财物均为“上线”诈骗所得。
2025年5月,西固区法院开庭审理认为,俱某、张某明知财物为犯罪所得,仍按指令转移,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鉴于二人系初犯、到案后如实供述,且家属退赔部分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依法判处二人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2年,各处罚金3000元。
宣判后,法官当庭教育二人:“切勿轻信高利诱惑,别让‘挣快钱’念头毁了人生。”二人深刻悔罪,当庭表示服从判决。次日,张某家属专程从外省赴兰,向法院赠送了一面锦旗,感谢法院给予他的孩子改过机会。
据西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诈骗团伙常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现”模式,利用网站实名制审核漏洞发展下线,通过快递、网约车等方式转移赃款,甚至以“熟人拉入伙”降低警惕性。
办案法官特别提醒:对“报酬过高、来路不明”的兼职信息保持警惕,不轻易交纳“押金”“培训费”; 切勿出租、出借银行卡、手机卡,避免成为犯罪“工具人”;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筑牢个人法律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