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变身“临时妈妈”,这个庭审很温情

发布时间:2025-06-18 10:24:04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日,镇原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一位书记员变身“临时妈妈”,让当事人含泪致谢法院。

6月13日上午,一起离婚纠纷案在镇原县法院开庭审理。当事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争得不可开交。同时,另一间调解室里,女干警则陪着三个幼儿在画画做游戏。

一边是庄严肃穆的庭审,一边是温情脉脉的呵护。

法院书记员为何变身“临时妈妈”?原来,徐某与豆某因家庭琐事常发生矛盾,致夫妻感情不睦,第二次闹上法庭离婚。开庭当天,因无人照料三个年幼的孩子,徐某只得带着他们来到法院。

三个幼儿,大的不到六岁,小的三岁半。依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严禁进入庭审现场,但徐某、豆某作为当事人又必须出庭。孩子怎么办?徐某、豆某二人左右为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察觉到这一棘手情况后,为了能让这对夫妻安心参与庭审,法官叫来没有开庭任务的女干警肖宝丽,负责临时照看孩子。

肖宝丽是一名书记员,也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她很快就进入“临时妈妈”的角色,特意找来了布偶玩具和彩笔等,使出浑身解数哄着孩子。

虽是第一次见面,但肖宝丽独有的亲和力,化解了孩子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她温柔地给幼儿喂水、擦鼻涕,轻声细语地讲故事……很快孩子们和她玩在一起,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两个多小时转瞬即逝,随着法槌的敲响,庭审顺利结束。

徐某快步走出法庭,当看到孩子们欢快地朝自己扑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当注意到三个孩子被照顾得妥帖,徐某、豆某这对夫妻感动不已。徐某哽咽着致谢:“没想到镇原县法院这么有人情味,帮我们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让我很感动!”

都说“法不容情”,但在法律条文之外,却有法院人的温情。

一场普通的庭审,一次悉心的照顾,于细微之处让当事人感受到了良法善治的温度,在共情共鸣中解“法结”化“心结”,切实把“如我在诉”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司法实践。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黄建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