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心田 “典”入人心—— 金川法院多形式开展民法典宣传

发布时间:2025-05-29 16:19:49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连日来,金川区人民法院组织干警走进企业、乡村、社区、校园,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典”亮六一 敲响法治上课铃

  “同学总用侮辱性外号喊我,这算违法吗?”“买到有质量问题的文具,商家不给退怎么办?”5月20日,在金昌市实验小学课堂上,同学们争相举手提问。金川区法院法治副校长以趣味问答形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法典进校园活动。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金川区法院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法治伴成长”送法活动,为孩子们送上“法治大礼包”。

  活动中,法治副校长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普法形式,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民法典中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校园侵权责任等法律知识。针对当下未成年人关注的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问题,法治副校长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课堂上,孩子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满满的法治知识。

微信截图_20250529161914

       5月28日,金川区法院双湾法庭干警走进双湾镇陈家沟村,向农产品商户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金川区法院供图

送“典”入企 法润营商助发展

  “签合同一定要保留书面凭证,这既是交易依据,更是维权保障。”5月26日,金川区法院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辖区企业与沿街商铺,为经营者送上“订单式”法治服务。

  法院干警一改传统普法的单向输出模式,聚焦经营者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合同纠纷、安全生产、房屋租赁等高频法律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问答式讲解。同时,通过发放彩页、互动咨询等形式,普及劳务用工、消费纠纷、权益保障等法律知识,让法治服务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普法志愿者用“生意经”解读“法律经”,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签合同要留证据”“用工风险早防范”等实用建议。商户表示,这种带着答案来的普法,真帮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典”润民心 共绘解纷新“枫”景

  5月28日,金川区法院双湾法庭将普法课堂搬到陈家沟村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开展“典润田间、法护农耕”宣传活动。

  村民李大叔皱着眉头拉住法庭干警问道:“法官同志,我家邻居占了我半垄地种菜,说了好几次都不听,这事儿咋办?”干警迅速翻开民法典手册,指着条文耐心解释:“大叔,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这属于侵权,您可先通过村委会进行调解,如果不行,咱可以依法维权。”

微信截图_20250529161900

  5月28日,金川区法院干警走进双湾古城村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金川区法院供图

  活动中,法庭干警化身法律顾问,把土地边界纠纷、务工薪资拖欠、赡养争议等典型案例编成“土教材”,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庄稼人听得懂的理儿”。“有矛盾、别上火,算清账、讲情理,和和气气解疙瘩。”干警以顺口溜普法方式,让群众在拉家常、话农事的过程中,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与此同时,金川区法院在昌泰里社区、古城村开展“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小板凳普法微课堂。干警和群众围坐在树荫下、凉亭里,针对婚姻财产分割、民间借贷风险、高空抛物责任等法律问题,以案释法,一句句通俗易懂的法律解答,如及时雨般滋润着群众心田。(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