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行“前移+融合”诉调对接模式,从力量下沉、机制创新、流程优化、科技赋能四个维度创新突破,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推动“一站式”解纷服务再升级。
诉讼服务力量下沉
3月19日,安定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立案团队入驻安定区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立案窗口,为当事人提供民商事案件立案、诉调对接、先行调解等业务“一窗通办”的便捷服务。
“法院+综治”的深度融合,联合多部门形成矛盾化解“共同体”,让群众“只进一扇门,纠纷一站清”。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100余件,其中750余件被分流至综治中心先行调解。
诉调对接机制创新
4月9日,在全省法院立案条线工作推进会上,安定区法院立案庭被省法院评为“立案诉服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并获通报表扬。
安定区法院创新推行“1+2+N”工作模式:即1个诉服团队负责精准导诉、案件分流等工作,与综治中心诉调对接专员高效协作;2个速裁团队专职处理简案快审、司法确认等事务,采用“要素式审判”模板提升类案处理效率;联合医疗、物业等N方行业调解组织,构建“委派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兜底”三级过滤机制。
案件审理流程优化
4月16日,受原告王某委托,其代理律师向西巩驿法庭送来一束鲜花,以表达感激之情。
2018年,原告王某分别与被告程某、师某签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工程完工后由二被告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但未支付剩余建房款。原告诉至法院,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采用“面对面”方式调解,针对矛盾焦点释法说理,引导原、被告理性看待问题,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安定区法院构建“调解优先、速裁支撑、精审兜底”分层解纷体系:对于婚姻家庭、劳务纠纷等案件,优先由特邀调解员调处,法官适时指导,调解成功率达65.6%,平均化解周期缩短3天;调解不成但事实清楚的案件,导入小额诉讼程序由速裁团队快审,平均审理周期27.3天;针对建设工程等复杂案件,则移送专业审判庭精细化审理,确保案件处理既高效又公正。
科技赋能司法服务
“感谢法官,帮我们追回了血汗钱。”今年3月,安定区法院利用云上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为6名农民工追回劳务报酬19041元。
安定区法院全面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实现网上立案、云端调解等功能全覆盖;设立“要素式文书模板专区”,借助智慧辅助实现案件高效分流与标准化处理;在综治中心开设“法治讲堂”,通过调解员发布示范案例,引导群众理性维权。(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孙博)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