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法院构建“责任链+意识网” 激发全员提升审判质效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22 16:06:02     来源:法治甘肃网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货款!”近日,武威某小微企业负责人李女士向凉州区法院申请支付令,仅用7天便追回12万元欠款。今年以来,像这样高效解纷的案例在凉州区法院不断涌现:简单民商事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12天,1至4月通过支付令执行到位158.33万元,执前督促履行67万元……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院构建的“院长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庭室负责人具体抓、审管办督促抓”四级责任体系,与“案件质量、改革赋能、法定审限”三个意识的“责任链+意识网”创新实践,激发全员提升审判质效新动能。

四级责任环环相扣

  凉州区法院构建起覆盖决策层到执行层的责任闭环。院长化身“首席调度员”,每周主持审判执行工作例会,对超10个月未结案件实行“一案一令”督办。今年已累计发出23份院长督办令,推动36件“骨头案”顺利办结。分管领导化身“精准指导员”,针对指标波动情况开展“周研判、月会商”,对长期靠后团队约谈6次,倒逼责任落实。

  业务庭室负责人每日在工作群“晾晒”办案进度,每周召开疑难案件“会诊会”。今年前四月,各庭室累计会商复杂案件117件,有效缩短办案周期。审管办建立“数据哨兵”机制,通过“红黄绿”三色预警系统实时监控38项核心指标,1至4月发出审限预警44期,推动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59%。

三个意识贯穿全程 织密质效“保障网”

  在案件质量领域,该院推行“穿透式”阅核。对1415件重点案件,从证据采信到裁判说理进行全流程审查,发现并纠正瑕疵问题42处。通过建立“类案强制检索+专业法官会议”双过滤机制,今年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5%,裁判尺度统一性显著提升。

  改革赋能持续释放红利。除支付令、繁简分流等机制外,该院创新“立审执”联动模式:诉前保全340案2.88亿元,促使76件案件达成调解;推行“三书一承诺”制度,向当事人发放自动履行告知材料2300余份,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18%。

  审限管理实现“分秒必争”。依托智慧法院系统,对临期案件自动发送“黄色提醒”,对超期案件生成“红色督办单”。数据显示,今年全院平均办案天数43天,较去年同期缩短9天。

两类指标靶向攻坚 筑牢质效“防火墙”

  针对“边缘指标”,该院建立“风险扫描”机制。每月对11项波动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趋势分析,对“公告送达率”“上诉案件移送周期”等临界指标制定专项整改方案。今年已推动5项边缘指标回归良性区间。

  弱项指标实行“靶向治疗”。组建由审委会委员、资深法官构成的评查小组,对93件发回改判案件开展“解剖麻雀式”分析,梳理出法律适用错误、程序瑕疵等6类共性问题,形成《审判风险防控指引》。同步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将弱项指标考核权重提高20%,激发干警攻坚动力。

  如今的凉州区法院,高效解纷已成为常态。从“院长督办令”到“智慧审限预警”,从“穿透式阅核”到“立审执联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司法效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法治力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