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窑书声再起 法治新声悠扬 会宁法院大沟法庭《学窑说法》课堂开课

发布时间:2025-05-15 16:28:18     来源:法治甘肃网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苏海旺)大沟深处,杏花村旁,百年学窑书声再起,法治新声悠扬。日前,会宁县人民法院大沟法庭举行了《学窑说法》课堂开课仪式。会宁县大沟镇“张氏学窑”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生动课堂。会宁县法院大沟法庭深入挖掘当地百年学窑优秀传统文化,开设《学窑说法》课堂,向当地村民、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基层工作者普及法律知识,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营造法治氛围。

仪式现场,大家集体观看了纪录片《大沟深处杏花村》《会师塔下写正义》,共同参观了“学窑问道·师说”,感悟学窑文化和治学精神,大沟镇党委副书记赵登华介绍了岁贡生张嗣功先生生平事迹,大沟法庭庭长王军霞为干部群众讲授《学窑说法》第一课。

王军霞结合审判工作实际中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诚信文化,以《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间借贷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借贷合同、借条与欠条的规范书写、借款本金与利息、担保与抵押以及诉讼时效与维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她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场景,告知乡亲们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自我保护,让法律知识根植于心间。

这场“接地气”的法律宣讲引发热烈反响。“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尊重法律,王庭长讲的民间借贷纠纷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大,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开展。”大沟镇新坪村村民杨克勤感慨地说。

据介绍,大沟法庭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现代审判理念,争做“文脉传承者”与“时代答卷人”,为会宁县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学窑说法》课堂的开设,既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对话,也是一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同时,大沟法庭将依托百年学窑作为说法课堂的重要载体,持续发挥阵地作用,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法治讲座,结合“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打造集普法宣传、廉政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治理新平台,以司法之力助推社会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会宁、法治会宁。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