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多元解纷筑牢和谐根基,以精准普法点亮法治之光,以服务前置加速矛盾纠纷化解……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敦煌市人民法院七里镇人民法庭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今年2月,七里镇人民法庭被省委政法委表扬为2024年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织就社会和谐“防护网”
2023年,杨某在为刘某提供劳务时不慎摔伤,手腕骨折,治疗花费1万余元。因医疗费赔偿问题协商未果,杨某向七里镇法庭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法庭办案人员在敦煌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就伤情及后续治疗给出专业意见,派出所提供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详述事情经过的基础上,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调解,经多次耐心调解,杨某和刘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某主动赔偿,实现案结事了。
据了解,七里镇法庭肩负着敦煌市七里镇、阳关镇、敦煌市工业园区和光电园区的司法管辖责任,守护着6万余群众的和谐安宁。近年来,七里镇法庭积极构建“人民法庭、法官联络点、法官+综治中心+基层调解组织”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打造“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就地执行”的办案闭环,实现案件流程“一庭通”,以零距离司法服务织密社会和谐“防护网”。
点亮基层法治“启明灯”
某甲、某乙、某丙三兄弟在敦煌市某农场开荒种地,后甲某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将农场土地出租给丁公司,但争议土地仍由某乙、某丙耕种,为此双方多次产生纠纷。2024年,丁公司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处理。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将法庭搬到农场,就地开庭审理,依法化解了纠纷。
这种巡回审判方式不仅便于了解争议土地实际情况,还增加了审判透明度,为当地群众上了一堂公开的法治教育课,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近年来,七里镇法庭以打造“枫桥式”法庭为契机,深入开展巡回办案,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方便群众参与诉讼。延伸司法普法触角,通过“网格化管理、菜单式普法”,结合重点节庆日、校园开放日、禁毒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了30余场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跑出定分止争“加速度”
2023年,外地水果商王某收购敦煌本地果农李某的葡萄,约定年底结算货款。然而到2024年年底,王某仍拖欠2万余元货款未付。李某多次前往王某所在地索要无果,遂向七里镇法庭提起诉讼。由于王某远在外地,法庭决定采取线上平台进行调解。通过法官耐心向双方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李某答应分期支付葡萄款。
七里镇法庭面对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特色农产品产销纠纷频发等难题,将服务端口前移,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切实发挥网上立案、缴费、审理、调解、送达等功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推进“快立审”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家门口诉讼”模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身边。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