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玉门市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全面落实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足“工业强市”战略定位,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现代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大局,以“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责任担当,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全生命周期司法保障。
精准施策 构建涉企服务“快车道”
“法院没有一封了之,而是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近日,玉门市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今年2月,某新能源公司因拖欠原材料供应商货款100余万元,被债权人起诉至玉门法院,案件审理终结后,该公司却未能按时履行生效判决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被执行人虽然前期资金链断裂,一时陷入债务困境,但其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优质的产品质量也深受客户信赖及好评。
考虑到被执行人有较强的还款意愿,希望能够暂缓清偿债务,执行法官便以“圆桌会议”的方式与双方当事人展开沟通,经过5轮面对面沟通后,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了“分期履行+履约保障”组合还款方案,既能缓解被执行人短期资金压力,又形成履约约束。
玉门法院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推行“活封、经营、清偿、重生”四步“放水养鱼”式执行,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实现“纠纷真化解、企业焕新生”。2025年一季度,共受理涉企执行案件(新收+旧存)225件,结案100件,执行到位金额1421.26万元,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创新机制 筑牢产权保护“防火墙”
“现在可以用视频的形式开庭了,不用再长途跋涉去法院了,而且查看证据、发表意见、笔录签字等步骤齐全,既保证了我们双方的权利,也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成本,真是方便快捷。”近日,案件当事人和代理律师感慨道。
原告某著作权集体协会依法获得众多音乐作品的放映权许可,负责监督市场上相关作品的合法使用情况。2025年3月原告经调查发现,某公司在其经营的KTV场所内,未经授权使用了协会管理的多首音乐作品用于商业放映。鉴于原告距离玉门市人民法院较远,若采用传统线下开庭方式,当事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主办法官决定使用“云上法庭”线上审理,最终案件在高效有序的氛围中完成审理。
玉门法院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积极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探索“互联网+审判”模式,开展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调解等智能化服务,加快案件办理进度,努力实现“1+1+1>3”叠加效应。今年以来,通过调解、撤诉方式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0件,调撤率为76.9%。
深化联动 凝聚护企安商“同心圆”
2023年,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张,招聘张某、李某等5人为技术工人,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明确了工作岗位、薪资待遇等内容,然而,2024年下半年,因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为降低成本,公司对张某等5人的工作岗位和薪资进行了调整。张某等人认为,公司未经协商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张某等人向玉门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具有调解基础,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玉门法院将该案件分流至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进行调解。经过多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官也依法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让工人们吃下了盖有法院印章的“定心丸”。
玉门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营商环境建设格局,持续深化“法院+工商联”“法院+金融行业”诉调对接和多元解纷新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化解涉企纠纷案件224件,调撤率达81.5%,有效降低了商事纠纷解决成本。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