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多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当事人马某某紧紧握着法官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近日,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长达26年的房屋置换纠纷案件。
1999年,汪某某与赵某达成了一项口头房屋置换约定:赵某以自己的A房屋置换汪某某的B房屋,并承诺为汪某某办理A房屋的产权证。然而,承诺未能兑现,赵某的失约让汪某某心存顾虑,只交出了B房屋的钥匙,房产证并未交付。次年,赵某又将B房屋与刘某的C房屋进行置换,刘某顺利入住B房屋,赵某则将换来的C房屋卖给白某,白某自此居住至今。岁月流转,赵某、刘某相继离世,房屋置换留下的隐患逐渐显现,汪某某前妻马某某、刘某之子刘某某夫妇和白某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一场漫长的纷争就此拉开序幕。
多年来,纠纷不断升级,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诉讼。2016年,A房屋的总产权人武威市房管局起诉汪某某,要求其补交购房款。2018年,汪某某与马某某离婚,A房屋所有权分割给马某某,马某某补交了房款并办理产权登记。2021年,刘某某夫妇起诉要求撤销马某某B房屋的不动产登记证书,被法院依法驳回。同年,马某某起诉要求刘某某夫妇返还B房屋,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其诉求均未得到支持。2024年,刘某某夫妇再次起诉,要求确认B房屋所有权并要求马某某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案件审理过程中,诸多棘手问题相继浮出水面。赵某去世前未付清置换房屋的房款,导致马某某虽然办理了产权手续,但权益存在争议;刘某某夫妇合法占有房屋却无产权,且与马某某不存在合同关系,主张权利面临重重困难;刘某某无法取得产权,也影响其与白某之间的房屋置换过户,各方的权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疙瘩。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武威中院合议庭深知,单纯的判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积怨和实际问题,调解才是破局的关键。然而,调解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当事人之间多年的积怨和不断增加的诉讼成本,让他们在协商中互不相让,多次调解均陷入僵局。第一次调解,双方在产权归属上各执一词,情绪激动,调解不得不中断;第二次调解,又因补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而失败。每一次陷入僵局,都让调解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但法官们始终没有放弃。
为打破困局,武威中院民事第一团队将调解贯穿案件始终。合议庭成员深入研究案情,向当事人反复释明合同相对性原则,帮助各方清晰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同时,法院启动联动机制,与武威市检察院紧密对接,从不同角度进行释法说理,并追加刘某某之子参与调解。经过不懈努力,三方当事人终于放下成见,达成调解协议。这起长达26年的纠纷成功化解,真正做到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