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贷款清收难 执行“唤醒”沉睡资产 ——榆中法院化解大额金融纠纷实现多方共赢

发布时间:2025-03-26 17:04:24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日,榆中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整装出发,驱车前往位于兴隆山下的某山庄执行现场。因长期歇业,山庄略显萧瑟。而事件的起因,要从一份贷款合同说起,本是一场基于信任互利的金融借款,却引发了一场诉讼。

千万贷款引发诉讼

2021年6月,榆中某建投发展有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与榆中某银行签订了一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该公司向银行借款4900万元,借款期限为12个月,榆中某生态休闲有限公司、白某、施某自愿为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由银行一次性放款。合同签订后,该银行按时发放了贷款。借款期限届满,借款人并未按约还款。银行将借款人及保证人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由榆中某建投发展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前支付借款本息5300余万元,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被告逾期未履行还款义务,榆中某银行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司法拍卖无人问津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经调查得知,被执行人及其关联公司涉案较多,仅在榆中县法院未结案件金额高达上亿元,执行干警迅速行动,查封了榆中某生态休闲有限公司名下的土地、经营用房等抵押财产。

为尽快解决这起“千万之贷”金融纠纷,执行干警多次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并争取协商解决未果,此时被执行公司已经停业且无偿还能力。榆中某建投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白某失联,企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千万资产闲置。

为尽快盘活闲置资产,避免造成更大损失,2023年10月,法院启动司法处置程序,对案涉厂房土地进行评估鉴定,评估价格为3800余万元。2024年2月、3月经数次公开拍卖,虽该资产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资产体量大,维护成本高,最终因无人问津而流拍。

以物抵债焕发生机

资产经处置程序后确认确无市场竞买意向,为积极引入第三方运营,银行向执行法院申请以物抵债来化解信贷风险。但被执行人一拖再拖,腾交成了难题。此时即将迎来山庄经营的黄金期,一旦错失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经过执行干警不断沟通,终于与被执行公司的负责人约定时间进行交付。

时间很快来到执行当天,为顺利将资产移交给申请执行人,法院组织执行力量前往腾退场地,开展执行中的关键一步——资产的交接。

“法官,公司欠付我们的工资未结清,现在不同意腾退!”执行现场,一波职工挡在了执行干警的面前,要求解决工资问题。该公司还提出部分零碎物品未作价,要求拆除。但是,执行法院已于2023年10月委托评估机构对场内财产进行登记造册,场内零碎物品作废处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物品价值。鉴于此,执行法官主动“牵线搭桥”,向申请执行人释明山庄运营后还需重新购买安装,可以考虑折价购买。

最终,由执行干警主持,公司代表将剩余残留物品和职工工资由申请执行人以15万元打包支付,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历时数小时,执行干警顺利完成了场地的交接,这起由千万元贷款引起的金融纠纷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曾志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