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李斌 万洋)近日,甘州区法院审理并宣判一起因盗用资质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不仅揭开了建筑行业存在的资质盗用乱象,也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
2024年,某建筑公司与某工程咨询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原告聘用被告王某的结构高级工程师证书一本,并对被告王某的身份信息、证书信息、证书使用期限、费用的支付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作以明确。然而,王某对这一情况却毫不知情,这份看似你情我愿的合同却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鉴于原被告行为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建筑市场秩序,法院判决双方签订的证书聘用合同无效,原告向被告退还合同价款。
延伸阅读
资质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资质证书从事相关活动的行为,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个人而言,资质证书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体现,盗用他人资质,不仅侵犯他人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也会损害其社会评价和职业发展。对企业而言,资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盗用他人资质,不仅面临法律风险,更会损害企业信誉,甚至被列入“黑名单”,失去市场竞争力。对行业而言,资质盗用行为会助长建筑行业的不正之风,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