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路清雯)近日,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当事人李某姐妹送来一面锦旗,对主办法官认真负责,高效化解纠纷表示感谢。
李某姐妹的父亲生前在房产证上加上了继母的名字,父亲去世后,双方就房屋归属产生争议。继母主张自己拥有房屋的一半份额,而姐妹则认为父亲加名未考虑其亲生母亲的份额,房屋所有权应归其亲生父母所有。双方对继母是否享有房屋份额各执一词,矛盾愈演愈烈。
案件进入诉讼过程后,主办法官深入梳理案情,发现房屋虽登记为父亲与继母共同共有,但该房屋确实系李某姐妹亲生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且父亲还遗留有住房公积金等遗产需处理。姐妹俩准备继续提起行政诉讼撤销房屋登记,之后再通过诉讼和继母分割房屋及父亲遗留的其他财产。为避免机械判决导致“一案结多案生”,彻底解决双方纠纷,法官以“修复关系”为切入点,庭前多次与当事人沟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历经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当庭达成协议:房屋及住房公积金等遗产归李某姐妹所有,姐妹二人向继母一次性支付补偿款14万元,双方再无其他纠纷。
案件调解后,妹妹特意亲手制作了一枚小葫芦,送来锦旗时,她将小葫芦递给法官,动情地说:“这个小葫芦寓意幸福安康,请您一定收下,谢谢您真心为我们着想,彻底帮我们解决了矛盾纠纷!”
“家事审判不能止步于定分,更要致力于止争。”主审法官表示,该案通过“法律阐释+情感疏导”双重策略,既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更引导当事人放下执念、回归理性。锦旗与葫芦的背后,是群众对人民法院“案结事了人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深切认可,也是对新时代家事审判“刚柔并济、修复疗愈”理念的生动诠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