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赤诚之心守护公平正义 ——记甘肃省“一等功公务员”杜静遥

发布时间:2024-12-18 10:47:14     来源:甘肃法治报

“人民法院肩负着明辨是非、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神圣使命,作为法官就是全力以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环县人民法院木钵人民法庭副庭长杜静遥如是说。

杜静遥扎根基层12年,办理2100多个案件。他用实干诠释担当,用赤诚之心守护公平正义,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深受群众爱戴的法官,先后获得全省“五四青年奖章”、甘肃省“一等功公务员”等多项荣誉。

明辨是非曲直 提升司法公信力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作为法律科班出身的杜静遥,他始终把公正作为办案第一准则,坚持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入案发地调查研究,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充分释法析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真正做到息诉、服判、人和。

郭某成诉郭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郭某因自家修建宅院所需,将其承包的郭某成家附近的承包地与郭某成承包的距自家院子较近的承包地进行了互换,但未进行登记。时过三年,郭某成以郭某未向其兑换来的承包地留出道路为由,将郭某诉至法院,要求郭某退还其原来承包地并恢复原状。

收到案件后,了解到当事双方系叔侄关系、两家因此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等情况,杜静遥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联系双方当事人以及当地群众进行实地调访,充分了解矛盾症结,并在较多群众在场的郭某家中就地开庭解决问题。庭审中,他围绕法律规定、亲情关系、感情修复等方面,将调解贯穿于庭审始终,并邀请当地群众发表意见、参与调解。杜静遥在对郭某做了充分思想工作并督促郭某为郭某成兑换后的土地留出道路之后,果断作出判决,驳回了郭某成的全部诉讼请求。

像这样的案件,木钵法庭每年都能审理十几起,然而每一起个案都有其特殊性。杜静遥每次接受案件后,都会亲临矛盾现场,充分了解案情、听取民意,依法公正裁判,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杜静遥深知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承载着当事人的命运,他必须严格公正、明辨是非。正是他始终坚守法官的公心与良心,才让他处理的大量复杂疑难案件实现“案结事了”。在过去的12年中,杜静遥审理的案件几乎没有上诉或重新审理的情况,他办理的案件质量始终受到各方好评。

“巡回+调解” 践行司法为民

在村委会,在群众家里,在田间地头,矛盾发生在哪里,法庭就设在哪里。一枚国徽、一条横幅、几张桌椅,群众三五落座,既有杜法官说法,还有乡亲们说情讲理,矛盾往往在说笑中便得到化解。

杜静遥经常用“巡回+调解+执行”的方式办案,走遍了环县的251个行政村,特别是到木钵法庭工作后,他更是把走访了解群众作为“第一本作业”认真完成,辖区内的1.9万多户群众,大多数家里他都去过,一些群众家里他可能走了好几趟、甚至十多趟。他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断,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客观、全面地获取案件真实情况。尤其是在巡回审判和调解时,他积极与乡村基层组织联系,调动多方协调力量,邀请乡亲们旁听,讲法律、讲道理,力求“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司法体制改革后,木钵法庭只有杜静遥一个办案法官,在年均收案400余件的压力下,杜静遥迎难而上,忘我工作,带领一名助理、一名书记员,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每年的结案数量位居全院前列,各项审判指标名列前茅,辖区内万人成讼率大幅下降。木钵人民法庭连续4年被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守社会公平正义”是对杜静遥最真实的写照。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孜孜不倦地奋斗在司法工作的最前沿,无怨无悔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他用自己的法律信仰谱写着和谐的乐章,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司法正能量。

(李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