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县人民法院杨店法庭庭长杨琼是微电影《两当红》的主人公原型。她在杨店法庭工作18年,在两当这片红色热土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让她难以忘怀的始终是那一抹“红”。
法庭锦旗红
“杨庭,我们收到一个云南昭通寄来的包裹,您看看。”杨琼拆开一份“特殊”的包裹,竟是一面鲜红的锦旗,只见“青天有鉴、司法为民”八个大字格外耀眼。她一看落款,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起“讨薪”案的云南工友寄来的。
思绪回到今年7月,在左家村民事直说会议上,村干部反映,有几个云南农民工在杨店镇边坡治理工地上干活,因为多次讨薪无果产生纠纷,矛盾越演越烈。于是,她带领法庭干警前往施工地了解情况。
“法官,我们几个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干活谋生,没想到我们辛辛苦苦地干完活,却不给我们结工钱,我们连回乡的路费都没了,我们一定要起诉。”云南工友说起这段时间的委屈,情绪有些激动。
“不是我们不给钱,这工程都没验收怎么给……”企业负责人说。
眼看双方都比较激动,杨琼转换思路,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一方面安抚工友情绪,另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释法说理,讲明企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经过多次调解,最终企业同意先行支付5万元工资,保证云南工友们有钱返乡回家。
“杨法官,谢谢您,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我们几个商量好了,一定要把锦旗寄给你们!”回想当时云南工友的话,看着眼前这面锦旗,杨琼感受到锦旗亮光。
胸前法徽红
“新家明亮宽敞,我们一家人也可以安心开始生活了。”当事人陶某欣喜地说。
几个月前,按照搬迁政策,搬迁群众入住新房后,需要对原址进行拆旧并复垦。陶某以存在纠纷为由,不仅不搬新居,更阻挠拆旧复垦,导致其他拆旧的村民也产生抵触情绪,杨店镇拆旧复垦整体工作陷入停滞状态。幸好,杨店法庭及时出面调解。
这对杨琼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为消除双方争议,她带领干警组织双方实地勘验,又与村干部进行了七八次上门调解,均未成功。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杨店法庭进行了巡回审判,依法公正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本着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初衷,又上门向当事人释法说理。最终,陶某同意了拆旧复垦,这起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其他村民也先后入住新房。
“审理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方。”杨琼说起案件的办理心得,胸前的法徽显得更加鲜红。
心中两当红
在两当兵变纪念馆前,杨琼和法庭干警再次重温入党誓词,追溯红色记忆,重温革命情怀。
“你们心中的两当红是什么?”她向大家提问道。
“是‘火种’,革命先辈为了人民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唤醒了陇南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播下了红色的火种”
“是‘热血’,为了人民摆脱压迫,为了心中理想,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投身伟大事业中,也激励了一代代新青年。”
在他们心中,像杨琼一样,“两当红”早已成为生命的底色,融进了血脉,镌刻进内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邵潇)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