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人民法院流川法庭位于康乐县北部,辖区内耕地多为山地,畜牧养殖业发达,涉牛羊养殖和饲草交易类案件较为常见。流川法庭针对牛羊、饲草交易等易引发纠纷这一实际,将法庭搬到牛羊交易市场、群众家门口,现场开庭、普法,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牛羊法庭”。
今年以来,流川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北部牛羊”发展思路,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形成了以“非诉机制挺前、纠纷多元化解、司法确认机制”为核心的“枫桥式工作法”诉源治理新实践。在诉源治理方面,调解矛盾纠纷280件,其中调解成功107件,成功率约38.2%
被告马某从原告陈某处收购5万斤饲草,原告因被告未支付大部分货款而将其诉至法院。被告辩称因牛羊养殖资金周转困难,需待牛羊出栏售卖后才有能力支付货款。承办法官秉持定分止争理念,一方面坚持“多调少判、调判结合”原则,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深入了解诉求,准确把握争议焦点;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调解方法,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算账对比”等方式,将情、理、法相结合,反复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快速化解了该起纠纷。
每到牛羊繁育和出栏的繁忙季节,法庭干警便深入辖区田间地头巡回办案,总结养殖销售、饲草交易等纠纷处理经验,积极为辖区养殖户提供司法建议,提示规避养殖风险。通过发挥法治护航功能,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将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地延伸至群众身边,有效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
此外,流川法庭立足辖区地域广、服务半径大的实际,主动下沉治理重心,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在处理一起劳动纠纷案件时,承办法官考虑到当事人路途远、人数多,当天就联系当事人李某某到庭,并联合司法所、村委会从法理角度分析诉讼风险和法律后果,同时与10名当事人耐心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当场指导当事人填写司法确认申请书,法庭当天确认调解协议有效,高效、公正、便捷地化解了该起劳务纠纷。
“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是社会法治建设之基,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之要。流川法庭将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服务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不断强化社会治理的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流川法庭庭长张学英说。
与此同时,流川法庭以“智慧法院”建设为依托,推行“互联网+诉讼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多元解纷平台,同时不断拓展诉前服务、诉讼指导、多元调解、诉调对接、网上立案等工作职能,构建覆盖整个辖区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切实履行维护一方平安、守护一方正义、促进一方发展的职责使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朱依灵)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