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 提升“软实力”
——凉州法院“123456”工作模式助推营商环境大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通过这次诉讼,真正看到了凉州法院工作的温情和效率,感谢你们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难题。”近日,凉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与执行局通过审执联动,在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办理中,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状况,于保全审查阶段引入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纠纷。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同时,减少了企业的诉累和诉讼成本,实现了双方共赢。
近年来,凉州区法院牢固树立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123456”工作模式,自觉承担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架起司法助企 “连心桥”,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条主线” 把脉问诊开出 “法治良方”
凉州区法院办案法官遵循 “便企、利企” 原则,携卷下乡,深入厂矿企业开展巡回办案、现场开庭及就地宣判,有效调解纠纷,为企业营造方便快捷的诉讼环境。建立干警联系企业制度,79名法官联系138家企业并设立法官工作站,200名干警主动联系292家企业,定期走访倾听意见建议,赠送法律书籍,提供法律咨询,助力企业破解在投资经营中的 “难点”“堵点”“痛点”,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诉讼风险。
“双线并行” 跑出化解纠纷加速度
凉州区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大力推行“线上 + 线下”立案、调解、审理、执行双线并行的办案模式,力求让当事人立案“最多跑一次”,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办事办案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诉累。
“三方联动” 做优营商大环境
凉州区法院坚持 “府院联动”,召开 “政府 + 法院 + 企业” 联席座谈会。本着能救则救、当退则退的原则,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务包袱沉重且挽救无望的企业,消除 “执行转破产” 的障碍,引导其通过规范的破产清算程序清理债务退出市场;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运用重整、和解等程序;对于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可能采取调解、和解等 “放水养鱼”“留出路、给活路” 的灵活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机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个环节” 无缝衔接减轻企业诉累
凉州区法院强化 “调、立、审、执”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与高效运行。设置诉前调解 “端口”,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设立涉企纠纷“绿色窗口”,最大限度通过非诉方式迅速解决矛盾纠纷。在审判环节,办案法官加强释法明理、判后答疑,引导当事人在服判息诉中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在案件审结后,跟踪掌握履行情况,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对当事人进行督促提醒。实现调解预防、审判提醒、执前督促、执中高效,审判执行质效显著提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五步工作法” 层层加力为企纾困
凉州区法院聚焦企业关切,强力推行“五步工作法”,助推涉企案件审判质效“升级”。周调度抓落实,切实将责任落实清单化,确保每周工作有力推进。月分析找差距,盘点本月成绩、查摆存在问题、补齐短板弱项、明确下月工作任务。季研判强推进,分析本季度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深入剖析原因,强力推动全院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半年小结再聚力,对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典型、示范、带动性的经验做法,发现苗头性、普遍性、趋向性的问题,集思广益提意见,凝聚力量再提升。年度考核谋新篇,依据考核结果对比分析,纵向形成全院考核通报,横向形成庭室工作总结,明确下一年工作思路、任务、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六大合力” 助企驶入发展 “快车道”
凉州区法院积极探索涉企纠纷多元化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多渠道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的协调配合,借助 “法官调解 + 人民调解 + 特邀调解 + 行业调解 + 律师调解+行政调解”六方调解力量,构建科学系统、精准多元、专业高效的多元解纷体系,促使更多的商事纠纷通过非诉讼渠道化解,打造涉企纠纷专属“快车道”,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凉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天然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完善“123456”工作模式,用心用情搭好优化营商环境“连心桥”,持续精准服务市场主体需求,以控制企业诉讼成本为重点,推动各项涉企服务措施落实落细,努力办好每一起涉企案件,以“匠心”精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