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纠纷于前端,化矛盾于微澜。今年以来,景泰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持续创新诉调对接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上半年,景泰县法院向综治中心分流案件1256件,诉前调解898件,诉前调解分流率、诉前调解成功率在全市法院率先做到双达标。
3月8日,景泰县中泉镇大水村25户农户将黑小麦收购方张某某和某专业合作社诉至法院,要求支付40余万元货款。景泰县法院喜泉法庭按照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将25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分流至驻庭诉调对接工作站,并指导人民调解员联合大水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就化解了黑小麦买卖纠纷系列案,维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景泰县法院建立“法庭+基层站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三级联动调解网络,在工业园、产业园设立法官工作室,在县综治中心和仅有的两个基层法庭分别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协助县综治中心、乡镇调委会选任调解员,现场指导调解、传授调解技巧、开展业务培训。考虑到农民群众白天种地或务工,没有时间接受法律知识,基层法庭通过建立“法治夜校、法治小课堂、法治巡讲”三级培训制度,组织人民调解员、村组干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实质化运行,今年以来,累计培训人民调解员300余人次。
“我院积极推进解纷渠道从粗放到精细、从分散到集聚、从单一向多元转型升级,着力在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上发力,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一审终局,减少‘衍生案件’的发生。”景泰县法院立案庭庭长沈风云介绍说,法院选任优秀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成立了5个专门调解小组,今年上半年办理司法确认846件、速裁案件537件。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