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欠薪 彰显公平正义 ——兰州新区法院全链条发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24-07-04 11:58:50     来源:甘肃法治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兰州新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劳动者权益保护、根治欠薪工作等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通过诉前调解、审判、执行全链条发力,高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身边。

多方联动织牢“保护网”

“法官,我们施工队欠薪的有15人……”今年初,在某新建小区,农民工看到法官来了,便上前反映情况。

“大家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放心!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拿到薪资!”法官对农民工说。

据了解,开发商因资金短缺,拖欠了农民工工资,新区法院联合劳动监察、工会等部门现场调解,一方面联系楼盘负责人释法明理,要求企业切实回应农民工殷切期盼,一方面安抚农民工情绪,核对欠款。最终,30余名农民工在春节前拿到了41万元工资。

新区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动欠薪纠纷诉源治理和多元化解,设立农民工欠薪纠纷诉前调解室,联动检察、司法、园区、公安、律协等部门,延伸调解链条、凝聚调解合力,努力将农民工欠薪类矛盾纠纷止于诉前、解于萌芽,切实用最短时间为农民工解“薪”忧。新区法院联合秦川园区劳动监察等部门化解了某新能源项目农民工60余人欠薪纠纷,追回欠薪130余万元。

兰州新区综治中心今年4月实战化运行后,新区法院加强与综治中心联动,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更加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源头预防。2023年以来,新区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化解涉农民工案件965件,标的2600余万元。

针对在欠薪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今年6月,新区法院向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出今年第3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强化工资专户管理、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多点发力驶入“快车道”

欠薪案件虽然多为“小案”,但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区法院坚持把“小案不小办”的理念落实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审判实践中,答好“公正与效率”的法治答卷。他们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农民工维权岗”,畅通“绿色通道”,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推动涉农民工欠薪案件办理进入“快车道”。2023年以来,新区法院共受理劳务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纠纷1247件,审结1024件。

针对劳动者证据收集能力较弱、留存证据意识不强等情况,新区法院准确把握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提高农民工维权能力。在4起被告相同的案件中,面对原告方援助律师无充分证据、被告未到庭参加诉讼的情况,办案法官积极联系雇主进行调解,耐心疏导对立情绪,最终达成调解,雇主向4名农民工支付了劳务费5万余元。

新区法院突出“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职能定位,在实质解决纠纷上下功夫,完善证据链条、统一法律适用、压实管理责任、化解衍生案件,用心用情用力实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的目标。切实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震慑作用,对隐匿财产、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经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拒不支付的恶意欠薪者,依法严厉惩处恶意欠薪行为,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件,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两年不等的刑罚,并责令其向农民工支付劳动报酬,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多措并举用好“硬措施”

新区法院持续加大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力度,2023年以来共执结劳务合同案件853件,依法为934名劳动者追回“血汗钱”2031万元,确保劳动者及时兑现胜诉权益。

科技赋能,智慧执行有速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法叁AI”执行系统,依托智能机器人加强线上集约查询、集中查控,力争在最短时间执行到位。在一起被执行人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执行案件中,用时5天,案款就全部执行到位。

利剑出鞘,强制执行有力度。依法采取拘传、拘留、罚款、失信曝光、限制高消费等执行强制和信用惩戒措施,先后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执行行动,与新区公安局建立查控被执行人协作联动机制,协同加快涉农民工工资拒执案件办理进度,有力推动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司法为民,善意执行有温度。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两难”变“双赢”,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院力量。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兰州新区法院将聚焦劳动者急难愁盼,不断提高欠薪纠纷源头治理、实质化解、执行到位成效,全力以赴运用法治手段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兰州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冬婷)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