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法院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1 11:49:26     来源:甘肃法治报

保企业  保债权 保民生
凉州法院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近日,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并督促履行完毕3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实现了“保企业、保债权、保民生”的多赢效果。今年来,凉州区人民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精准对接企业法律需求,不断拓展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能动司法做好安商护商

“法润营商百业兴。我们采取信用修复、善意执行、破产重整以及多元解纷等一系列暖企助企惠企举措,助力打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凉州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法院坚持以能动司法做好安商护商工作,在切实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作为助力企业良性发展,依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开公正公平竞争。

凉州区法院依法保护契约自由,注重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强化市场主体规则和责任意识。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以判决形式确立规则、规范行为,以调解的独特优势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今年1至6月,共审结各类商事案件1951件。同时,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原则,确保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善意文明司法保障胜诉权益

凉州区法院坚持把善意文明司法理念贯穿到办案全过程。在审理阶段,积极引导当事人协商和解、共渡难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诉讼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在执行阶段,以盘活企业资产为办案着眼点,坚持因案施策,灵活执行,加大执行和解力度,对暂时困难企业设置“宽限期”,“活封”“活扣”财产,在保障胜诉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今年1至6月,为16家企业屏蔽失信,为5家企业解除账户冻结,执结涉企纠纷案件1485件,执行到位4.83亿元。

力促破产清算优化营商环境

凉州区法院尊重市场规律,能救则救,当退则退,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务包袱沉重、挽救无望的企业,消除“执行转破产”障碍,引导企业通过规范的破产清算程序清理债务退出市场。

同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运用重整、和解等程序。对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可能采取类似调解、和解等 “放水养鱼”“留出路、给活路” 的灵活方式,为企业创造发展“后机”,助力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面临的债务、股权、公司治理和劳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缓解企业生存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1至6月,共受理企业破产清算、重整案件5件,撤诉1件,按程序有序推进4件。

多元解纷助企解忧减诉累

凉州区法院依托“123456”工作模式,完善“政+法+企”三方联动机制,建立法官联系企业制度,积极助力企业破解在投资经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助力企业有效避免诉讼风险。

凉州区法院积极拓展多元解纷渠道,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协调配合,与金融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等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签订协议,形成科学系统、精准多元、专业高效的多元解纷体系。建立涉企纠纷诉前调解前置制度,完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做到调解一件,确认一件。今年1至6月,共诉前调解成功涉企纠纷1346件,当庭履行401件,兑现经济权益129万元。

深化改革提升审执质效

凉州区法院完善“一站式、便捷式、全方位”诉讼服务模式,开通绿色服务窗口,为企业立案提供便捷服务,减轻诉累。狠抓审判效率,不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全力压缩立案、诉调对接、和解调解、委托鉴定等各环节周转时间,严格控制重复开庭和多次开庭,杜绝程序空转,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今年1至6月,涉企案件平均办案天数26.5天,比全院平均办案天数少21.5天。强化审判流程监控,严格落实院庭长“阅核”监管职责,强化审判时限和审判质效监督,加快办案节奏,提高审判质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