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尚涛)今年以来,安定区法院坚持“一站式解纷、多元化促执”目标,建立“政法委协调、府院联动、一体治理”工作模式,开辟执源治理“九条路径”,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努力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
开辟就业渠道,增强履行能力。积极对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开辟就业渠道,动员缺乏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通过劳务输转、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不断增强履行能力。
健全查人机制,提高找人能力。构建“执行员+社区民警+综治网格员”三员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一标三实”系统基本信息优势,网格员根植群众的先天信息收集优势,并运用大数据分析被执行人通信、通行、消费信息,精准传唤被执行人。
健全找财机制,提高控财能力。立、审、执全流程控财,立案时引导当事人诉前保全,审理时引导诉讼保全,执行时对可供执行财产及时查封、冻结、扣押。用足、用活搜查、悬赏等措施,严厉打击代持股、假离婚等隐匿财产的行为。
健全办案机制,提高执行质效。抓住“权力制约”“事务集约”两个关键,借鉴“区块链”技术结构,构建分段集约、一体联动的“执行区块链”新型办案机制,着力解决执行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
健全联动机制,立审执齐配合。建立“双向列席”机制,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跨部门参与法官会议;构建内部“执行建议”制度,推动审判前端存在问题化解;建立判后督促履行制度,实行“谁办理、谁审理、谁负责督促履行”机制。
健全救助机制,挖掘履行潜力。对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通过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等形式解决其燃眉之急。当被执行人恢复履行能力后,督促其向救助机构退还救助款,从而形成“失能—救助—复能—履行”的良性循环。
健全信用机制,建设诚信社会。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建立统一的失信人员信息库,各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时推送失信人员信息,让失信信息全社会共享。严格失信退出、信用修复审批,并及时向社会披露结果。
健全保险机制,防范各类风险。发挥社会保险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生命健康等方面降风险、稳预期的积极作用,由社会保险机构研发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保险理财产品,让广大消费者防范和降低风险。
健全破产机制,化解僵尸债务。积极开展执破融合工作,“以破促执”,全面筛查终本案件库,梳理出“执转破”案件,将符合条件的“僵尸企业”移送破产清算,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利益。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