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总寨“园区法庭”以“办案提质效、助企有成效、治理增实效”为总要求,大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安全感,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在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为肃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司法动能。
“作为人民法官,必须扛起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职责使命,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以‘如我在执’的为民情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力求在法律裁量空间内尽可能促进就业,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直抵人心。”这是总寨法庭每一位法官内心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020年5月,原告某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与被告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完工后,尚有应付工程款478万余元未付,原告无奈诉至法院。
经过审理,法庭判决由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款及违约金合计48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被告因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渐高的债台让公司举步维艰,无法按时支付款项,原告无奈之下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了解到被执行人是当地一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因这些年受诸多因素影响,经营陷入困境,且公司涉及近百名员工的就业以及外省众多客户订单消费问题,如果简单机械执行,将会使企业雪上加霜,造成更大问题。
是一“执”了事,还是依法“救”企?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生计,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执行法院通过庭前查阅卷宗证据材料,深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多次与双方沟通协商,询问公司面临的现实困难,并要求被执行人根据公司经营情况作出还款计划,由执行干警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执行措施。
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执行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实现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善意执行、助企纾困的双赢,引导双方当事人形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向经营困难企业释法明理,引导其多途径解决债务纠纷,依法“活封活扣”,实行“放水养鱼”,全力实现“申请权益”的执行方式,既让被执行企业维持基本的生产销售,又在其保留最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将企业最大化的利润给付申请人。
最终,经执行干警主持调解,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既减轻了被执行人的还款压力,让其经营的公司能够继续正常运转,又保护了申请人的债权实现,案件在短时间内得以高效化解。截至目前,该起执行案件涉案款已全部履行完毕。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杨小丽)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