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法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化解劳务纠纷

发布时间:2024-06-20 10:18:45     来源:甘肃法治报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师丽君)近日,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化解了5名农民工与同一家企业之间发生的系列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调解员深入了解案情,充分保障农民工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案件低成本、低耗时、高效解决。

2022年3月,被告常某雇佣原告康某等5人为其承包的种树工程提供劳务,主要从事用机器打树坑工作,该种树工程系常某从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包而来。5名原告提供劳务后,仅收到部分工资,故而将常某及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剩余工资。

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原告诉求及案情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采取诉前调解方式更有助于解决矛盾。于是,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决定将该案分流至平川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特邀人民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

收案后,调解员在仔细分析案件材料,并与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及常某沟通后发现,并非公司故意拖欠工资,而是5名农民工打的树坑多有瑕疵,导致后续种树工作无法完成,常某与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认为应扣除因打树坑瑕疵造成的损失。

调解员根据常某及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证据,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调解。一方面引导双方当事人仔细核对证据,明确5位农民工正常完成劳务的部分,在确保双方当事人利益均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协商确定常某及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支付的剩余劳务费数额;另一方面告知常某及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时履行付款义务,劝导其认识到诚信、品牌和形象是公司发展行稳致远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参与指导调解,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帮助双方权衡利弊,尽力谋求利益最大化。

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经过几番释法析理和调解协商,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常某及甘肃某农林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支付5名原告劳务工资。至此,这起涉企纠纷案件成功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实现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