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庭审现场”为普法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07 16:14:3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变“庭审现场”为“普法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受法律教育,在校园筑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防护网”。今年以来,甘谷县人民法院创新“法校合作”法治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5月30日,甘谷县法院联合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庭审活动,让在校师生们身临“庭审现场”,体验沉浸式普法之旅。

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涉未成年人交通肇事真实案件为背景改编,由逸夫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法官助理、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

活动前,甘谷县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们到学校为同学们解读案例、现场指导模拟法庭流程,为此次模拟法庭庭审活动顺利开展作了充分准备。

“现在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全体起立……”随着“书记员”宣读完法庭纪律,模拟法庭正式“开庭”。

在庄严的庭审氛围中,各位同学配合默契、入情入境,演绎着各自的角色,“法官”明察秋毫,“书记员”认真记录,“公诉人”慷慨陈词,“辩护人”据理力争,“被告人”真诚悔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环节相继展开。整个庭审过程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严谨规范,最大程度还原了庭审的真实现场。

庭审现场紧张的氛围、控辩双方激烈的言辞交锋,同学们生动的演绎使每位观众都沉浸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法庭的庄严及法律的神圣。

模拟法庭庭审活动结束后,甘谷县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们对同学们扎实的庭前准备、认真的态度和精彩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围绕庭审程序是否规范、角色把握是否准确、事实调查是否全面等进行了点评指导。

“沉浸式、零距离体验模拟法庭的方式增强了法治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同学们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及后果有了直观感受。”甘谷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岚说,寓教于审方式更能使文明交通理念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培养形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