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西郊人民法庭,有这样一群“巾帼女子”,她们勇毅果敢,手持法槌,定纷争,解民忧,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公平与正义,她们初心如磐,巾帼芳华,将满腔柔情融入司法为民的点点滴滴。
据了解,西郊人民法庭现设有三组审判团队,共有干警12人,其中员额法官3人、书记员6人、专职调解员1人、法警2人,除法警外均为女性干警。近年来,西郊法庭秉持“公心、耐心、细心、齐心、爱心、恒心”六心办案理念,坚持柔性司法,用温情营造温暖,用温暖筑牢温馨,彰显巾帼审判特色,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作“女子法庭”。2023年,西郊人民法庭获得了“甘肃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家事法庭有温度 法中融情显担当
“法官,我同意离婚,也慎重考虑过你的意见了,我愿意接受调解方案,向对方返还彩礼60000元,现在就能付清……”近日,西郊法庭家事审判团队在处理一起离婚案件的过程中,涉案当事人结婚时间仅半年,但因生活观念差异等问题争执不断导致离婚。法官有理有据和温柔劝导,最终获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当庭返还部分彩礼,全面及时化解了家事矛盾纠纷。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往往矛盾会很尖锐。西郊女子法庭刚好发挥了女性更加耐心、善于倾听的优势。”今年36岁的党晓梅自大学毕业后就到白银区从事法律工作,至今已经12年了。从刚开始的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如今的入额法官,党晓梅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谈起这些年工作的感悟,党晓梅不禁感慨:“法律是不断变化的,更需要直面矛盾,在调解案件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讲技巧,也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库。”
西郊法庭建立“两支队伍”,打造“爱心团队”,由具备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专业审判团队,编印《家事纠纷审理指南》,打造婚姻家事纠纷“要素化、规范化、精准化、差异化、人文化”共建的“五化”审判模式。遴选妇女干部、村社人员、专业律师等,聘请辖区调解员及心理咨询师,建立审判辅助团队,形成“1名法官助理+2名人民调解员+1名主审法官”的递进式调解模式。2023年以来,西郊法庭共审结民事纠纷1471件,其中婚姻家事纠纷842件,经调解和好离婚纠纷183件,调解撤诉545件,调撤率64.7%。
法治护航在行动 柔性司法有作为
“不要让短暂乌云遮住未来阳光,走好人生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是少年法庭墙面上的法官寄语,也是西郊法庭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始终秉承的理念。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司法权益,西郊法庭的法官们开设庭前把脉、圆桌审判、心理疏导、法官寄语、跟踪帮教环环相扣的“五步工作法”,注重协同保护,联合教育、民政、工商等部门,与当地职业学校、优质企业等共建青少年关护基地。同时,对涉未刑事案件,做到案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注重其心理创伤的治愈、过激情绪行为的安抚和疏导工作。
2023年9月,在对一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宣判后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被告人敞开心扉说:“法官阿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做错事的严重性,我也想今后再不走偏路。但是我现在才刚满18岁,如果再到原来的学校上学,别人肯定都瞧不起我、嫌弃我。我想找个工作,自己努力过不一样的生活。”
办案法官充分了解了被告人及其家属的意愿,并与成立了关护基地的相关企业充分沟通,成功推荐被告人到企业中工作。还成功帮助另一名年龄较小的迷途少年完成转学安置。
2023年以来,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29件35人,发出《家庭教育令》2份。
“枫桥经验”有作为 道交审判提质效
在一起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审理中,当庭拿到赔偿款的伤者家属激动地说:“感谢法官,我们都做好了要打很久官司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赔偿问题。”
西郊法庭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由“法官+警官+人民调解员+保险理赔员”多方联动调解,形成协同作战、综合治理的多元解纷格局。打造侵权类案件专业审判团队,编印《道交赔偿纠纷审判实务指南》,实行“要素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三化”审判。2023年以来,共作出道交类案件的司法确认162件,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讼案件338件。
西郊法庭坚持法庭“走出去”、公众“请进来”,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便民联络点”,进行法律咨询、诉前调解指导。开展巡回审判,邀请辖区人大代表等100余人次参观法庭。多次举行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活动,百余名学生零距离感受法治精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