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型”解纷保障百姓平安 ——走进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杨店法庭

发布时间:2024-05-29 08:09:47     来源:甘肃法治报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推行“四型”解纷方法……近年来,两当县人民法院杨店人民法庭将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有力保障了百姓平安生活。今年3月,杨店法庭被命名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能动型”解纷 赋能基层治理

“‘民事直说’成了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习法律就是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今年5月10日召开的民事直说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近年来,杨店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创新开展的“民事直说+诉源治理”做法,为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积累了有益经验。

杨店法庭打破传统的办案模式,做到了从“等案上门”向“就地解纷”转变,从“坐堂审案”向“参与治理”转变。针对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法庭通过发布公告、建议函等方式,提示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风险、堵塞漏洞,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2  QEY配图。“枫桥式”基层单位稿(32325068)-20240529081410

杨店法庭巡回审理一焚烧秸秆案件(2022年8月拍摄)。两当县法院供图

“联动型”解纷 引领多元共治

杨店法庭与检察院、妇联以及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国土等部门和村委会深度合作、有机联动,构建“法庭+N”的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解纷模式,实现纠纷化解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2019年8月,某公司在流转左家村48户村民72亩耕地发展药材苗木产业。后因该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导致拖欠租金,且撂荒了耕地。杨店法庭会同左家乡政府和左家村村委会,经过数十次的调解,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既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耕地撂荒。

近年来,杨店法庭还充分发挥诉前调解职能,深化诉调对接,会同杨店镇政府、派出所、农商行等单位开展不良资金清理行动,深入贷户走访调查,充分释法说理,加强宣传教育,逐户制定清理方案,化解不良贷款纠纷,防范金融风险。2018年以来,杨店法庭协助农商行成功收回贷款共计175万余元,盘活不良贷款230余万元。

(2 QEY图。“枫桥式”基层单位稿件)(32325065)-20240529081740

杨店法庭在张家乡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2月18日拍摄)。

“流动型”解纷 便利群众诉讼

今年年初,张家乡张家村82岁高龄的王某因赡养问题将6个子女诉至杨店法庭。为便利群众诉讼,杨店法庭到张家村公开审理,同时邀请县检察院、县妇联和派出所、司法所及驻村干部、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多元联动化解,经多方释法说理教育和调解,6个子女对老人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近年来,杨店法庭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主动转变司法作风,全面开展“巡回审判”,着力打造“家门口式”诉讼服务新模式,将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法庭还通过张贴陇南共享云上法庭二维码、建立微信群、公布联系电话等方式,随时在线接听、流转、回复群众求助,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就地裁判,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司法服务的便捷。

(2  QEY配图。“枫桥式”基层单位稿(32325062)-20240529081356

杨店法庭在颜河村巡回审理案件(2023年10月拍摄)。

“灵动型”解纷 止纠纷于未发

今年以来,杨店法庭更新办案理念,对可能形成的矛盾纠纷,多渠道汇集信息进行排查,防止矛盾纠纷于未发。对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法庭积极引导各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共同寻求理性解决矛盾纠纷的办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示人。

用群众身边人调处群众身边事,释放群众自治自理的智慧和力量。杨店法庭发挥基层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实现与基层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互联互通,在每个村都聘任网格员担任特邀调解员。法庭干警每月都要参加村上的民事直说会,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