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普通人,特殊人群在通过诉讼维护权利方面面临一定难度。近年来,天水两级法院针对特殊人群的身心特点,持续拓展特殊人群参与司法的广度深度,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诉讼服务,用“能动司法”守护“特别的你”。
更加方便特殊人群诉讼
走进天水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配置轮椅、饮水机、医药箱、宣传手册等便民服务设施,免费提供必要的诉讼辅助设备,更加方便特殊人群参加诉讼活动。
“您好,我想要打官司,可我不知该准备哪些材料!”4月18日,一位拄着双拐的男子到天水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向导诉台咨询工作人员说。导诉人员耐心为该男子进行诉讼引导,并提供诉讼文书模板,帮助其使用自助服务终端办理立案手续。
“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配备各类自助服务终端,导诉人员根据当事人所办理事项的不同,引导帮助其运用诉讼服务大厅自助设备,更加便捷完成各类诉讼事宜。”天水中院立案庭庭长袁润花告诉记者。
记者留意到,在自助阅卷阅档终端,当事人通过扫描身份证,可查看个人相关案件办理情况,并通过自助打印系统随时打印案件相关卷宗;在诉讼、执行案件风险评估终端,根据当事人案件案由及填写系统问卷问题来分析该案的诉讼风险,形成风险告知报告,并告知当事人相应的行动建议、解决途径、财产保全、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法律法规及参考案例。
平等保护特殊人群诉权
天水法院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机制,在涉特殊人群案件的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国家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功能作用,使特殊人群享受到门槛更低、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法律服务,切实保障特殊人群平等地充分参与诉讼活动。
今年4月,秦州区人民法院平南法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案件,原告杜某系听力言语多重障碍人士,因受丈夫家暴无法一起生活,便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为保障特殊人群的诉讼权利,平南法庭邀请了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参与庭审,确保当事人“说”得清楚、“听”得明白。
庭审过程中,办案法官为了让杜某的真实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法庭,特意放缓庭审速度,控制庭审节奏,并给予充足时间让翻译人员与杜某交流。最后,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依法保障了杜某的合法权益。
主动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天水法院为残疾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诉讼服务,保障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案件当事人罗某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行动不便,家中仅有年迈的父母,且母亲因病常年瘫痪在床。2023年8月,罗某某委托其表弟来到武山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办理立案事宜,但由于未携带相应材料,无法办理立案,而罗某某也不会使用手机通过线上方式申请立案。立案庭负责人当场决定开启诉讼服务绿色通道,指派干警上门办理立案登记及诉讼服务相关事宜。
武山法院上门立案是天水法院为特殊人群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针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主动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彰显了司法温情和人文关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