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红绿灯”有着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便利的作用,而凉州区人民法院双城法庭创新推行的“红绿灯”模式却是抓实“公正与效率”,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能动司法贯穿于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全过程的生动实践。
坚守底线“红灯”常亮
“千方百计兑现胜诉权益是法院执行干警使命与担当,不是违纪违规的护身符,你送我购物卡就是在挑战我的底线,请你把卡拿回去!”近日,双城法庭在办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件时,申请人将一张购物卡留在办公室便迅速离开。法庭负责人管艳婷当即拨通电话作出如上要求。
因申请人执意不肯取回,法庭随即召开庭室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以此事为例进行了廉洁自律教育,同时将情况报院政治部督察室,并通过邮寄方式,将购物卡“物归原主”。
警钟长鸣,红灯常亮,这是双城法庭抓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秘钥”。法庭始终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监督、从严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日常执法办案全过程,法庭干警坚守底线,清楚应为、明白可为、牢记不可为,自觉拧紧廉洁司法“安全阀”,司法作风持续改进,树立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开辟司法为民“绿色快车道”
“如果不涨流转费,我们绝不让你们再耕种!”“承包费合同约定得清清楚楚,绝不可能再涨一分钱!”今年3月,双城镇某村两个小组近600户农民,与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承包地上发生冲突。双城法庭负责人管艳婷接到镇政府电话通知后,迅速赶往现场。
“管庭长,我们要起诉”。看到法庭负责人到来,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愤愤地说道。
诉讼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途径。管艳婷立即联络双城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派出人员,并将公司与村民代表约到法庭,展开调解工作。“面对面”“背对背”,讲法理说情理,最终,在多方力量耐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涉及面广的群体性纠纷仅用一天时间成功化解在诉前。
记者了解到,双城法庭在全面抓好诉前调解工作的同时,对涉民生案件,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快立案、快送达、快调解、快审理、快执行”的“五快”工作法,快速高效化解纠纷,收到群众好评。今年一季度,法庭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02起,诉讼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为21.48天。
能动司法巧设“黄灯”缓冲期
“谢谢法官,我们和好了,不离了。当时太冲动了,幸亏你让我们冷静一段时间再来,不然这个家也就散了”。3月13日一大早,徐某便来到双城法庭,激动地对法官说。
因工作忙,徐某与丈夫平时互相关心沟通较少,渐渐地,夫妻俩有了隔阂。后因一天晚上徐某接了男同事的电话,引起了丈夫的怀疑,双方矛盾骤然爆发。徐某一气之下,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本想调和,不料双方都在气头上,坚决要离婚。法官见状,要求让他们都冷静下来,多想想孩子、想想家庭,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重新审视对方,认真评估婚姻,15天“冷静思考期”过后再来。
结果还没等到15天,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徐某向法庭提交了一份书面撤诉申请书,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互相关心爱护,更加珍惜婚姻珍惜家庭。至此,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得以维系,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办案效果。
因案而异做到张弛有度,是双城法庭能动司法的一贯做法。一案当前,双城法庭坚持考虑多种因素,因案因时不同,巧妙设置“黄灯”缓冲期,给“气头正旺”的夫妻冷静消气,让老人眉头舒展安心养老,使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重获“新生”,以“如我在诉、如我在执”办案理念,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以来,法庭调和家事纠纷案件20件,通过执行调解为3家企业设置了还款宽限期,实现了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李发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