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法院:精心打造特色“小法庭”

发布时间:2024-04-12 15:36:46     来源:甘肃法治报

群众有所呼,法治有所应。近年来,漳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通过政法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创新司法为民机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产业特色、行业特色的“小法庭”,以精准司法举措全面服务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全力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旅游法庭”护航文旅发展

漳县自然环境奇特、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景区更是驰名陇上。漳县法院立足县域文化旅游独特的资源禀赋,探索“旅游+法治”融合发展新路径,走出一条全域旅游与法治建设、法治宣传、法治服务相融合的新发展道路。

针对旅游纠纷涉及面广、异地发生、标的额小、法律关系较简单等特点,漳县法院充分发挥旅游巡回法庭职能作用,运用小额诉讼或简易程序,为62件旅游纠纷案件设立“绿色通道”,依法实现速裁快审、即时履行,主动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依法维权,引导商业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以司法护航全域文旅发展。

旅游巡回法庭紧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主线,充分激发“小”法庭“大”能量,当好服务景区发展的“店小二”,主动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矛盾化解合力。同时,为旅游产业提供“法官+企业”一对一服务,引导经营主体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实现由“事后维权”向“事先预防”转变,全力打造让投资者安心投资经营、游客放心消费的法治化文旅漳县。

“共享法庭”引领智慧生活

基层定分止争需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品质,镇村“小案”的背后,不仅关乎法理的公正,还关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乡情。漳县法院积极融入全县社会治理大格局,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互联共建,将诉源治理由法院“单打独斗”变为“社会工程”,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共享法庭”是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以“一屏一线一终端”为标准配置,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镇、进社区、进网格,具备法官调解指导、“线上+线下”调解和快速司法确认等功能的基层网格治理最小单元。

漳县法院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组织设立定西市首家行业法庭——定西高速公路大队“共享法庭”,先行试点建设的石川镇“共享法庭”调处各类“小案”50余起。2024年,石川镇“共享法庭”模式入选“甘肃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主动创稳创新实践十佳案例”。目前,“共享法庭”已在多个乡镇挂牌成立。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障;百姓平安福祉,依靠法治守卫,基层治理的意义在于“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从最初的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漳县法院将民生大计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机制创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之路。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石昆玉)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