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崇信县法院能动履职展现司法为民担当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大家放心,涉及农民工工资的事情我们十分重视,一定帮你们把钱要回来……”这一曾经的口头承诺变成了现实的“真金白银”,让农民工个个喜笑颜开。这是1月23日崇信县人民法院集中为21名农民工发放执行款的一幕。
近年来,崇信县法院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为民司法优质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回应司法需求,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便民、惠民、利民、安民四大民生工程,在调解、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创新举措,扎实推动执法办案稳中有进,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便民 让司法服务更贴心
崇信县法院精心打造“十五分钟司法服务圈”,诉讼服务中心、两个基层法庭主动与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村社调解组织对接,发挥好法律知识“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规范开展工作,举办“两委”成员培训班,讲解典型案例,传授经验技巧,提升基层调解员工作能力。
拓展诉讼服务半径和服务范围,集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商协会调解等基层治理力量,人民群众可在15分钟内到达距离最近的调解机构,实现一窗办理。用好诉前解纷“过滤”作用,崇信县法院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矛盾纠纷。持续完善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坚持“法官多跑路,群众不跑腿”,深化运用智慧法院、巡回审判等载体,将法庭开进企业、村社、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巡回审理案件,参与纠纷联调、问题联治,真正实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人民群众家门口,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妥善审理涉农纠纷,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惠民 让每个诉求得到回应
“我们不需要特殊关照,有公平公正就够了,现在社会法治环境好,我们的营商环境也更加优化了。”这是崇信县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发言,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也从侧面反映出崇信县营商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崇信县法院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活动,以“法小青”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由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联系民营企业,主动上门“号脉问诊”,为企业发展对症下药,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扎实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活动,坚持包联企业“六必访”与“法官联系点”有效衔接,确定每名干警联系一个企业或一个市场主体,不定期开展走访联系,主动担任企业“法律管家”,通过仔细听取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台账,为企业面临的涉诉问题给予法律建议,监督整改规范,让企业平稳健康运行。
利民 让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1月2日,崇信县法院专项执行行动启动。此次执行行动,执结案件4件,执行到位金额244958.24元,成功布控1人,腾退房屋1套,对规避执行行为人依法用足用够惩戒措施,促进案件尽快执结,敦促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尽快履行。
崇信县法院充分运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强化线上和线下财产调查双重手段,全面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信息。同时,用足用好限制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罚款等各类强制措施,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的惩戒力度。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被执行人,依法予以制裁。
为积极回应申请执行人的司法诉求,全力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崇信县法院执行局扎实开展“陇原风暴2024执行行动”,利用春节前账款结算、务工返乡、探亲团聚的有利时机,安排部署为期一个月的强制执行行动,以雷霆手段打响新年执行“第一枪”,用实际行动将“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安民 让平安和谐落地生根
辖区平安,百姓心安。崇信县法院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聚焦房地产、金融、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强法律风险研判,积极稳妥适用破产程序化解房地产停工项目矛盾纠纷,依法引导首批试点项目进入破产程序,目前在复工续建、交房办证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诉源治理。该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持续打造基层治理品牌,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今年1至3月,共受理各类案件242件,结案136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39%。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