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定西市法院聚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突出“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多项工作走到全省前列,多项工作经验在省市交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年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65128件,审、执结63370件,审限内结案率95.45%。诉前调解、服判息诉、执行到位等12项核心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优化营商环境、审判管理、专项执行等多项工作在省市交流经验。10个集体、19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聚焦为大局服务
助推高质量追赶发展
去年,全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90.84%,执行标的到位率56.45%,均列全省第二位。审结刑事案件1820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惩严重暴力犯罪;依法维护网络安全,审结“帮信”犯罪案件232件;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审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301件。深入开展“院长接访月”活动,院领导下访接访354人次,做到“有信必复”,妥善化解涉诉信访案件28件。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邀请260个调解组织、431名调解员入驻法院,派出22个速裁团队、46名干警进驻综治中心,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5.2%,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741家基层治理单位与人民法庭进行在线对接,就地解决纠纷2502件。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为企业办实事330件;强化对特色优势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司法扶持,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优化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指导马铃薯种薯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一庭一特色”创建,打造“旅游法庭”“金银花山楂产业法庭”“花卉法庭”“三农法庭”等特色法庭,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司法动能。设立15个“司法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站”,就近化解驻地及周边群众矛盾纠纷366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聚焦为人民司法
保障人民高品质生活
去年,全市法院不断做优司法服务,在线调解、立案、保全、开庭、查控、拍卖等案件48428件、占结案数的76.42%;推出“立案一码通”,畅通司法服务供给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诉前调解纠纷19669件,平均时长7.95天,占一审民事案件总数的79.14%;审结民商事案件34358件,全力守护公平正义。
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5031件,执结24361件,执行工作21项指标位列全省前五。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233条,限制高消费10124人次,对6名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判处刑罚;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对2138人、110家企业修复信用。
全市法院深入推进院庭长“阅核制”改革,院庭长办案30432件,阅核“四类案件”及其他案件2016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简案快审团队72个、繁案精审团队34个、执行团队44个;深化分调裁审机制运用,速裁快审简单案件19779件。用心用情办好涉民生案件,减缓免诉讼费60.2万元,追回农民工工资1.05亿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79万元,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聚焦新征程使命
锻造高素质审判队伍
全市法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三抓三促”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市委部署要求,请示报告重要案(事)件53件(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抓实调研成果固化转化,定西中院修订审判、行政、纪律等管理制度34项,健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等司法措施78项。
同时,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的新时代法院文化,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各法院通过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党内政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氛围,为司法审判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干警参加陇法讲堂等29场次、派出培训289人次;持续深化岗位大练兵,培养磨砺“办案标兵”“岗位工匠”。
此外,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细落实责任书、承诺书、约谈函询、警示教育等制度措施,法院队伍肌体更加健康;坚持把法院系统督察工作与审判管理、干部管理、政务管理贯通起来,严在平时、抓早抓小,做实严管厚爱;开展审务督察、司法巡查、内部检查175次,推动“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落实落细;坚持“有问必录、应报尽报”,抓实“三个规定”填报,两级法院干警记录报告有关信息3277条。(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