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在寒潮影响下,陇南市两当县天气格外寒冷。一大早,5名群众冒着严寒专程赶到两当县人民法院,代表11名当事人将一面锦旗送给办案法官,感谢法院的公正判决,特别是经全力执行为他们追回了拖欠多年的养老保险金26.3万元。
“非常感谢法院,把我们拖了多少年的事情顺利解决了!我们可以过个安稳年了!”宋某等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前,宋某等11人就职于两当县某公司,成为合同制员工,但在他们办理退休时,却发现自己的养老保险存在欠缴问题。因公司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补缴,为正常办理退休手续,宋某等11人先行垫交了公司应缴部分养老保险金,共计26.3万元。退休后,宋某等人多次请求公司返还垫付款均未果,成了宋某等人的一块心病。经向相关部门反映和讨要未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后,宋某等人遂将两当县某公司诉至两当县法院。
因案件系当事人众多的民生案件,还涉及困难企业生存问题,办案干警开展了大量的诉前调解工作。经走访了解,2016年以来,受经济环境、经营战略影响,被告经营陷入困境,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陆续拖欠了工人的养老保险。办案干警组织双方开展了多次调解,一方面耐心疏导,对其进行劝解、释法,引导他们平复情绪、冷静面对;另一方面耐心地对公司方释法明理,告知其缴纳养老保险金是法定义务,并提出了诸多调解方案。在数次调解、反复协商后,双方都未达成一致意见,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原则,法院及时作出判决。双方对判决均无异议,判决书已经生效。
因公司一直再未运营,无力支付职工养老保险。2024年1月3日,宋某等11人向两当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庭干警充分了解案情后,走访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在得知其在处置厂房设备时,多次约谈被执行人,要求其履行生效判决,并告知其相关法律后果。被执行人表示愿意从处置厂房设备所得款中优先支付拖欠该11名工人的养老保险金。经过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难,1月20日,被拖欠的26.3万元养老保险金悉数执行到位,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
“虽然每人垫付的数额都不算太大,但关系到11个家庭的殷殷期盼,关系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办案中,我们兼顾事理、法理与情理,将调解贯穿始终,力求让双方胜败皆服。”办案干警说。(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