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守望正义服务大局勇于担当 ——2023年全省法院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22 16:36:30     来源:甘肃法治报

(QYe  补充图片,配图,法院风采)司(29091000)-20240122164237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当天,省法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2023年12月4日拍摄)。省法院供图

(QYE  补充图片,配图,法院风采)司(29090996)-20240122164244

  张掖中院立案信访法警党支部、行政综合党支部全体党员与甘肃前进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3年6月5日拍摄)。张掖中院供图

(AQEY,配图,法院风采)司法为民守望(29089211)-20240122164250

  省法院开展“院长接访月”活动(2023年3月17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摄

(AQEY,配图,法院风采)司法为民守望(29089218)-20240122164305

酒泉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揭牌(资料图)。省法院宣传处供图

(AQEY,配图,法院风采)司法为民守望(29089214)-20240122164258

  宁县法院早胜法庭干警回访案件当事人(2023年3月8日拍摄)。省法院宣传处供图

(AQEY,配图,法院风采)司法为民守望(29089208)-20240122164219

  山丹县法院薯草法庭干警在田间地头解答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资料图)。 省法院宣传处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 萍 李维琴

  2023年,全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思路创新、服务创优、主动创稳、质效创先、一体创治,奋力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位起势,整体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多项工作走到全国前列,多项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

  一年来,全省法院受理案件64.35万件,审(执)结60.1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2.81%、20.58%,审判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96%。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94万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721件、职务犯罪案件364件、民商事案件36.03万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6.09万件、人格权物权侵权纠纷案件2.72万件、合同纠纷案件19.99万件、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商事纠纷案件759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23件、国家赔偿案件94件,为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874.74万元,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万名干警问卷大调研” 推动工作思路大创新

  2023年,为迅速摸清情况、研究部署工作、充分激发全体干警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年初在全省法院开展“万名干警问卷大调研”活动,全省法院包括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书记员、法警等辅助人员共11410名干警参与,调研规模和覆盖面在甘肃法院历史上尚属首次。

  省法院组成80人的调研团队集中逐一阅卷,系统梳理归纳出12大类9200余条问题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召开第二十一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将“七院建设”(政治建院、公信立院、改革强院、科技助院、文化育院、人才兴院、从严治院)、“四强要求”(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强化守正创新、科技赋能、开放合作,强化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团结奋斗,强化法院治理、文化滋养、人才培养)、“三大目标”(全面工作争一流、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创品牌)确定为全省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明确了需要重点争一流的“四项整体工作”(聚力聚焦“提质增效”抓审判执行、聚力聚焦“创新创优”抓司法改革、聚力聚焦“固本强基”抓基层基础、聚力聚焦“铸魂强身”抓党建队建),需要求突破的“五项重点工作”(“铸忠诚警魂”“三抓三促”“营商环境攻坚突破”“主动创稳”“金融司法服务创优”等五项行动),需要创品牌的“四项特色工作”(深化培育“一体化治理”、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化“特色审判”机制、发挥法官学院“四个基地”作用),将工作重心向审判执行工作重点聚焦,旨在通过1年至3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全省法院各项重点指标争创一流、整体工作跻身全国前列、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系统特色或地域特点的司法品牌,全省法院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整体显著提升。

政治理论大学习 推动思想作风大转变

  “甘肃要发展、法院要争先、群众要公正,我该怎么干?”

  “要在平凡岗位中追逐梦想、在法院争先中勇挑重任、在服务发展中彰显作为、在维护公正中谱写新篇章。”

  “要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努力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我们办案人员永恒的追求。”

  2023年8月31日,省法院举行“三要一该”大讨论汇报演讲会,省法院及直属法院干警用自己的行动作回答、用自己的努力作回答、用自己的业绩作回答。

  2023年,全省法院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推出学习教育“三个创新载体”、调查研究“六个一”活动、服务发展“17项举措”。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建“青年干警学习小组”,开设“夕阳红课堂”,开展“三要一该”大讨论、“我为法院建一言”“三为三实”活动。省委巡回指导组对省法院主题教育工作多次给予表扬,在全省推进会上交流了经验。

  同时,推出政治理论大学习、争先进位大赶超、一体治理大提升等10大举措,成立10个专班,推动思想解放、理念更新、效能提升、状态重塑,激励干警知不足而勇进、扬优势而争先,全力推动全面工作争一流。省“三抓三促”办11次转发了省法院相关做法。全省法院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敢于争先进位的局面已然形成。以防范化解矛盾风险隐患为重点,制定《全省法院主动创稳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抓实捍卫政治安全、惩治违法犯罪等12项主要任务,助力构建服务、防范、治理、打击、塑造一体化的主动创稳工作格局,以高水平司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和促进政通人和理念,联合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10个方面加强联动协作,成为目前联动范围最广、联动内容最多、联动机制最活的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府院联动从部分领域的探索向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开展“积案清理” 推动审判质效大提升

  2023年2月底,在全国法院率先开展“半年清积”工作,采取蹲点督导、发函督办、会议调度、逐案会诊等措施抓进度、求实效,审(执)结上年度旧存案件7.1万件,清积进度97.14%。至半年清积专项活动结束,在97个存有一年以上积案的法院中,有12个中院、73个基层法院积案全部清零。最高法院通报的积案清理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为巩固扩大“积案清理”成效,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集中整治审限管理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破产案件清积行动”,以硬措施推动司法办案效率持续提升、工作作风持续改善。

  “如果没有法院的帮助,这七万多元我是肯定要不回来的,感谢法院帮我追回血汗钱,感谢广大网民的关心关注……”2023年6月27日,城关区人民法院通过网络直播了一起农民工追薪案件的执行现场,申请执行人李小龙收到执行款后感动地说。

  2023年,全省法院部署开展“陇原风暴”执行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执行积案清理、涉黑涉恶财产执行、涉民生案件执行等12个方面,抓执行核心指标快速提升、抓老百姓胜诉权益及时兑现、抓执行难题强力攻坚。常态化开展执行局长述职、蹲点督察、“执行+直播”,营造强大攻坚态势,共执结案件24.8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62.13亿元,发放案款139.71亿元,执结率95.69%。兰州法院聚焦旧存案件体量大、化解难、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开展“清理积案年”活动,被列入兰州十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开展“院长接访月” 推动信访案件大化解

  “要用心用情把群众的事情解决好,即使有些不能立刻解决的,说清楚了,他们也会给予理解和信任……”2023年3月,省法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院长接访月”活动,充分利用“一把手”的担当、权威与智慧推动信访难案、积案的实质性化解,三级法院院长(含副院长)共接访案件2647件,实质性化解信访案件2045件。

  省法院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对接访案件逐一回访问效,努力做到“心”“事”双解。深入学习贯彻“浦江经验”,坚持“有信必复”,制定《甘肃法院信访工作指南》,构建“一律登记、归口管理、统一督办、跟踪问效、析因追责”信访工作新机制,推动“院长接访月”与“院领导接访日”相衔接,努力做到规范接访、智慧化访、依法治访,常态化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延伸职能,促进诉源治理,全省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1.91万件,成功率73.70%,涉法院案件重信重访率从上半年的42%下降至11月底的9.19%。

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 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我们公司规模小,没有专门的法务部门和律师,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特别好,可以给我们提供法律上的咨询。”2023年4月23日,在榆中县人民法院与榆中县工商联组织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对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连连称赞。

  2023年,全省法院落实省委“包抓联”“六必访”工作要求,协同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民建甘肃省委部署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建立院企沟通联络机制,为企业护航、为市场赋能、为经济助力。全省法院联系对接各类经营主体11385家,走访、调研21019次,帮办实事7222件,开展“法治体检”、法企共建7167次。制定优化营商环境“10个坚决落实”“20条措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9项举措”,联合省检察院出台《关于推进涉企合规案件办理协作办法》,建成并运行全国法院首家营商环境信息平台。2起案例分别入选“全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践案例”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上半年,省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在省直部门中排名第一。

发挥金融审判职能 高效化解一批金融纠纷

  202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人民法院作为政治机关,在发挥金融审判职能、进行金融风险预警、助力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全省法院深刻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新时代金融审判理念,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高效妥善化解了一批金融矛盾纠纷。

  2023年,为了全方位助推全省金融风险高效化解,省法院草拟了《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金融案件审理指南(试行)》,规范金融案件裁判尺度。对金融案件依法及时受理、快速立案、快速审判、快速执行。对于起诉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金融债权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对于符合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小额诉讼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加大金融债权已结案件执行力度,依法及时高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提高金融债权受偿率,降低金融债权实现成本,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效统一。

  同时,针对金融纠纷新情况、新特点,致力于提升金融纠纷从前端到末梢的专业化处理能力水平,勇于改革、善于突破,推动全省重点区域(主要是兰州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金融纠纷案件专业化、集约化、快捷化一站式解决,对兰州地区金融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调整甘肃省相关法院金融民商事案件管辖范围,推动区域金融纠纷案件的集中管辖及多元化解,由甘肃矿区法院审理原由兰州中院管辖的金融案件,实现金融矛盾纠纷调、审、执全方位衔接、集约化管理、高效率运行,专业化金融审判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开展“铸忠诚警魂” 推动队伍素质大增强

  2023年,全省法院突出理论武装、典型引领、祛腐健肌、锤炼素质4件大事,开展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明规守纪”专题教育,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开展“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及“双创”活动,省法院党建工作连续6年被省直机关工委评定为“好”等次。

  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在全省法院评选文化建设特色项目23个,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甘肃法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法院文化建设推进会,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七大工程”,让法院文化建设软实力切实转化为争先创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硬举措。

  统筹推进全省法院干部选育任用,推动优秀干部交流任职,在全省范围实行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支援办案等制度,探索开展聘用制书记员定向招录、“百名优秀书记员”评选、“全省法院司法警察业务技能比武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从严管党治院,制定《甘肃法院干警纪律作风“十个不得”》,启动全省法院督察巡查工作,召开全省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通报反面典型案事例,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公正高效司法、为民廉洁用权。

“一体化治理”推动法院工作现代化

  2023年,全省法院牢牢把握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践要求,在遵循司法规律、尊重审级独立、保障各级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前提下,围绕“一体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信息化保障”,制定《全省三级法院“一体治理”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从9个方面细化了37项具体措施,全力推进全省法院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

  同时,坚持把落实司法责任制与推进专业化审判、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相结合,在省法院推行“N+1”(若干“一线办案团队”和“一个综合团队”)新型审判团队组建工作,组建专业审判团队28个、综合团队15个,在中、基层法院全力推开简案快审团队建设,把审判团队打造为独立的审判单元、管理单元、监督单元、绩效考评单元、责任追究单元。

  积极探索落实院庭长“阅核制”,让各类主体承担相应管理责任,让法官更加专注于审判核心事务。对办案任务最重的兰州市法院,既分流案件又支援办案,缓解压力。研究制定《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操作规程》,对审判执行各环节进行规范统一,切实解决工作理念落后、案件发改率高、质效长期偏弱等问题,为推进“一体化治理”提供制度遵循和实务支撑。建立《甘肃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指标库》,打造具有甘肃特点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推行法院全体人员“工作写实”制度,将日常写实、日常管理、日常考核相融合,做到写有落点、管有抓手、评有依据。(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 萍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