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将诉源治理工作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实现人民司法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人民法院从单纯裁判决断向实质性矛盾纠纷化解转变,为平安金昌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畅通基层治理
为进一步理顺人民法庭保障中心工作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金昌中院党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创建新时代马锡五式人民法庭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市8家人民法庭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主动发挥空间上的便民优势,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永昌县东河法庭探索运用源头疏导、非诉挺前、多元解纷三种方式,将“法治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助力 “两无”(无治安事件、无刑事案件)“三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建,实现审结案件连续三年下降。在一起涉及三村五社的土地流转纠纷中,东河法庭联合镇村两委、司法所积极研判,协商化解,最终村民与种粮大户补签协议,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聚焦行业自治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承载力,金昌中院在市经济开发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在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工业园区设立“法官联系点”。为整合调解力量,推进“行业纠纷行业解”,成立金融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化类型化调解工作室。在一起一次性工亡赔偿纠纷中,特邀调解员联合专业化解纷力量,实现赔偿金分批履行,缓和了用工单位资金紧张问题。
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相关银行贷款审查不严、POS机申领不实名等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出司法建议,助推金融业健康发展。同时深入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截至11月底,联系对接企业471家,走访联系754次,参加法治体检、法企共建246次。
精准对接司法
金昌中院通过巡回办案、普法宣传等工作,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化解百姓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果,在多赢共赢双赢中,守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加强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通过走村入户、送法上门,强化群众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聚焦家事求助、反家暴保护、家庭教育等,聘请从事妇联、心理辅导等工作的10名特邀调解员,成立“巾帼工作室”,有效推动家事纠纷前端预防、诉前化解。
选派优秀干警担任小学法治副校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开通假期学生法治教育“云课堂”,邀请孩子们走进法院开展模拟审判,让师生们接受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讯员 厍运香)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