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务挺在前 矛盾纠纷源头解
——天水法院推进诉调对接做好多元解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独海霞 李玲惠
近年来,天水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健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把推进诉调对接当成做好多元解纷、诉源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着力提高工作质效。
构建诉前联动解纷机制体系
全市两级法院积极推动司法审判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仲裁调解的衔接互动,主动与司法行政部门、公安局、妇联、仲裁委、劳动争议仲裁委、银保监局、银行、工会、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对接,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并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选聘特邀调解员入驻,按照民商事纠纷的类型特点,开展不同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和诉调对接工作。
推动解纷网络向基层延伸
主动对接基层综治中心,积极参与“无讼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推行“一村一法官”,在行政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联络点、诉讼服务站,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作用,加强与基层政法单位、自治组织、调解组织对接,构建基层联动调解网络,全市32家人民法庭与246家基层治理单位实现在线对接,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搭建了“快车道”。
深化分调裁审实行矛盾纠纷快慢分道
紧紧围绕分流、调解、速裁、快审四个要素进行繁简分流、调裁对接,实现诉前调解案件和诉讼案件、繁案和简案、快审和精审的层层分流。对新收案件进行诉前“门诊式”导诉分流和诉前调解,对诉前调解不成功的及时登记立案,并进行繁简甄别、快慢分道,及时导入速裁快审机制快速办理。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40个速裁团队共办理速裁案件5589件,分调裁审案件占比 80.57%,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为 21.63 天。
积极探索诉调对接模式
天水中院在充分吸纳整合辖区秦州区法院“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清水县法院“调解三法”、甘谷法院“诉前鉴定+调解”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四三五”道交事故处理模式,为交通事故诉前化解和诉调对接提供了快速解决途径。秦安县法院探索建立“司法建议+精准对接+延伸服务+支付令”模式,通过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相结合的方式,为破解高风险金融债权清收探出新途径。
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打造的矛盾纠纷“终点站”模式,对涉企纠纷“一站式受理、集成服务”,对家事纠纷进行“‘家庭室’法庭+联动联调”化解,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构建“党委+法庭+人民调解员、综治员、律师”模式,并被省高院评为 “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人民法庭”。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