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
——高台县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质增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今年1至9月,高台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733件,诉前调解案件1681件,调解成功1034件,调解成功率为61.5%……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解纷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调解组织 完善服务网络
结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力量,高台县推进“综合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突出个人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建设,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渠道。
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创建和“枫桥式”调解组织、调解员培育,逐步健全以县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龙头,镇综治中心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村民调解小组、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为触角,行业性专业调委会为支撑的五级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180个,其中镇、村(社区)调委会15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6个。设立调解小组1007个,“选举+推荐”人民调解员1387名,以全国和省市调解先进个人命名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13个。
全面排查预警 源头预防矛盾
高台县坚持“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主动防范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各类矛盾纠纷621件。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48项重大事项、42项拟建项目6项重大活动严格备案审核,切实将风险消除在决策之前。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时段,全方面、无死角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逐一建立台账、分类梳理。
结合开展“铸忠诚警魂”活动,按照矛盾纠纷“日排查、日分析、日研判”的工作要求,整合“三官一师”、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力量,通过“百万警进千万家”“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隐患专项行动”等活动,深入家庭院落、田间地头排查矛盾纠纷,切实做到“耳聪目明手快”。
加强协调联动 有效化解纠纷
高台县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机制,推动形成“调解在先,诉讼在后”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制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对接机制,明确对接的案件范围、衔接程序、对接流程和工作要求,实现治安、诉讼、信访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无缝对接,加大矛调中心与法院诉调对接,推行“诉前分流+速裁调解”模式。
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完善各单位间的信息互通,畅通矛盾纠纷引导、移交的渠道和出口,分类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通过简单问题“马上办”、一般问题“分级办”、重点问题“派单办”、难点问题“会商办”的方式,确定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办理要求和时限,定期跟踪问效,确保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到位。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56件,协调化解信访事项82件(批)156人(次)。
搭建多元载体 提升化解质效
高台县广泛开展“晒晒我村新变化”“我村有约”等评选活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弘扬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行以“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融合“民情快递”工程、“一庭三所+”“情理法诉”“5+X”“一心两员三所+”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新格局。
同时,不断丰富“邻里小院议事”模式,探索搭建民情恳谈会、“一杯红枣茶、说说村里事”等说事议事平台,聘请熟悉政策、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等组成“小区说事会”,参与调处辖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真正实现“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探索“法德共进、法德共建、法德共治、法德共评”“宣、调、帮、促”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组织22名法律顾问参与村规民约的法律指导和法律咨询工作54次,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习惯,切实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