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引领……近年来,甘州区法院不断深化“三分流、七支撑”和人民法庭“分调裁审执”机制,全力打造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引领”为核心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党的领导 主动推进诉源治理机制建设
甘州法院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汇报,协调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甘州区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对各方参与诉源治理作出顶层设计。
同时,甘州法院将“诉源治理”“万人成讼率”等指标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召开法院诉源治理座谈会、律师座谈会等,促进发挥部门、行业解纷优势,引导群众通过非诉方式快速解纷,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尽职、基层尽责、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依法治理”大格局。
坚持能动司法 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结合三抓三促、主动创稳、万名干警联万企等行动,落实三官一师进网格等工作机制,实现“一村一法官”全覆盖,全院干警深入辖区乡镇村社和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普法宣传等活动37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件。
聚焦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出台便企惠企12条措施和14项“半小时办结”清单。深化府院联动,坚持企业破产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妥善办理破产清算案件5件。落实“一案一建议一治理”机制,针对金融监管、招投标、市场监管等领域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问题发出司法建议18份,预防纠纷发生。
深化虚假诉讼、滥诉治理,加大虚假诉讼甄别力度,依法对11名涉及虚假诉讼的当事人给予罚款、拘留惩戒,对构成犯罪的2人判处刑罚,敦促当事人诚信诉讼。每季度向辖区乡镇街道编印《涉诉情况通报》《婚姻家事案件通报》,引导基层组织发挥好预防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坚持多方联动 主动强化诉源治理工作质效
主动融入区委政法委牵头实施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牵头成立金融、工会、妇联、商会、知识产权等行业调解组织,构建“法院+N”诉源治理格局,共同采取源头治理举措,筑牢重点行业领域矛盾风险化解“防火墙”。今年上半年,向行业调解组织委派案件1024件,人民调解组织委派案件1379件,调解成功788件,成功率32.8%。
深度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镇、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横向对接全区272家人民调解组织以及19家行业调解组织,纵向下沉街道乡镇和社区,选聘13名特邀调解员到本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基层法庭工作,配备12套音视频调解设备,推行网上调解、网上确认等便民司法服务,将法院定分止争触角精准延伸到诉争源头。今年上半年,网上立案2648件,网上开庭650件,电子送达19174件,网上调解2082件,在线司法确认817件。
坚持依靠群众 主动做深诉源根治培育工作
织密以乡贤、“五老”、网格员、特邀调解员等为骨干成员的基层诉源治理网络,针对物业权、赡养、抚养等纠纷开展调解工作,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纠纷,让群众的情理调解与司法裁判实现互动互补。
常态化开展法律“八进”、法院开放日、普法赶集、巡回审理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到中小学、社区开展未成年自护教育大型巡展2场次,25名法治副校长讲授法治课38场次,受教育师生达2.3万人次。
同时,创新“指尖”普法模式,法官走进抖音直播间在线回应“网民”关切,提供法律咨询54条,参与互动累计1.5万人次。(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