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守护“农业芯片”
——我省各级法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知识产权是促进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确保种子产业链安全的关键。
近年来,我省各级法院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以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审理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依法惩治种业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以法治之力守护“农业芯片”,为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年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种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7件,其中一审案件136件,二审案件11件,审结133件,结案率90.48%。
深化改革创新破解种业司法保护难题
2021年9月,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诉酒泉三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观山口村村民委员会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兰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在统一种业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优化种业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省各级法院在破解种业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方面,妥善运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措施,充分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探索当事人举证指导制度,加强诉讼指导和诉讼释明。对故意侵权、帮助侵权、在诉讼过程中实施举证妨碍、刻意隐瞒侵权事实的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侵权行为违法成本。
省法院与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联合出台《购物保全公证证据采信指引规范》,统一公证证据审查标准,提高救济的及时性、便利性;依法适用调查令和证据出示令,强化律师依法调查取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审判效率;积极探索第三方电子数据取证存证规则,制裁举证妨碍行为,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诉讼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建立甘肃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库,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资源库。
同时,坚持关口前移,发挥特色审判优势,设立“种子法庭”“苹果法庭”“薯草法庭”,有力维护农户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服务。
创新审判理念提升种业知识产权案件质效
种业振兴,法治为基。我省法院着力加强种业技术创新成果保护,推动完善玉米种子DNA指纹鉴定法,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甘肃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作为甘肃知识产权审判亮丽的名片,在全国法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与武威市博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是我省审理的第一起涉及育种材料作为商业秘密保护案件。对于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种业科技创新,构建多元化育种成果保护体系具有典型意义。该案二审维持后,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评选为2022年知识产权二十大典型案例。
我省各级法院贯彻最高法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对育种制种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依法打击无证经营、转借经营资质、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不法行为,有力保护了农民的“钱袋子”和群众的“菜篮子”。
推进府院联动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2022年2月,一起制种订单引发的纠纷在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人民法庭迅速办结。
因种子价格上涨,制种农户把种子卖给了出价更高的第三方,给签约的收购企业造成损失17万元,而制种农户则觉得签约收购价格低,坚决不予赔偿。案件承办法官一方面向制种农户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与行业协会协商,摸清市场价格,一起给双方做工作。最终,制种农户认识到自己违约在先,制种企业也承认收购价格过低,约定由农户赔偿制种企业违约损失10万元,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的利益均得到了保护。
记者了解到,省法院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检察院、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共同推动落实《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种业振兴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省法院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共同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包含种业在内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框架协议》,就种业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工作达成共识,综合运用行政监管、司法审判等多种手段,形成种业保护合力。同时,推进府院联动,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