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温暖金城大地 ——兰州法院“法律八进”普法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3-08-03 13:03:08     来源:甘肃法制报

(AQYE配图  法院风采  252期)(24372693)-20230803130245

  西固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指导西固区一支路小学开展模拟法庭。兰州中院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萍

  “此次观摩活动就像一次田间地头问题法律化的真实演练,法官们都有着很深的法律功底和专业素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魅力。”今年4月20日,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在甘肃政法大学模拟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在零距离感受严谨规范的庭审程序和庄严肃穆的法庭氛围后,一名参加观摩的学生说。

  这是兰州市两级法院充分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等“法律八进”活动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兰州法院结合工作实际,搭建平台、对焦宣传、创新载体,深化“法律八进”,让法律沁润民心、走进万家、融入生活。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组织开展普法活动近154场次,普法受众达1.6万余人,让法治阳光温暖金城大地。

搭建平台让法律沁润民心

  兰州法院把普法工作融入司法实践,不断探索普法新载体、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借助主题宣传、庭审公开、巡回审判、网络直播等措施,将司法审判资源转化为法治教育资源,为兰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征程上打头阵、当主攻、做先锋,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开展“同上一堂法治课”“法润校园守护成长”“大手牵小手法治伴成长”“‘典’亮美好生活”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兰州法院针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合乡镇村社和街道社区,通过录制推送视频课件、现场普法解答等以案释法形式,为群众集成提供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同时,在均家滩社区试点建成法律服务点,由法官、法官助理轮流值班,为高新区街道社区居民提供司法需求,“小站点大作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去年,社区法律服务站运行以来,高新区3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63.4%。

对焦普法让法律走进万家

  记者了解到,兰州法院针对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策划普法宣传方案,确定普法内容,探索“菜单式”普法宣传模式,建立庭审进村社制度,向村社推送涉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借款买卖等常见纠纷案件网上庭审直播975场次,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线观看,以精准服务回应群众需求,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减少村社矛盾纠纷,助推“无讼村社”创建。

  同时,推行法惠机关、学校、企业、市场等行动,建立法律服务对口机制,通过在问卷调查、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机关、学校、企业、市场等存在的风险或漏洞,开展送法宣讲、赠送相关视频课件、发送法律意见书和邀请线上线下旁听有关案件庭审436场次,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全市法院592名法官联系783家企业,着力解决机关、学校、企业、市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推动全市“市域善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载体让法律融入生活

  结合省市“法律八进”工作任务,制定全市法院“法律八进”普法工作任务责任清单,主动求变,以讲座、座谈、观摩法庭、法律咨询、宪法宣誓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醒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防范风险。

  同时,全市法院先后制作《初心》《法庭之外》《光阴里的我们》等多部微电影、短视频,并在法院微信平台、抖音号播放,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以邀请群众、师生参加“开放日”活动、观摩庭审、模拟法庭、旁听重大案件、开展巡回审判等形式,把案件审理过程变成对群众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课堂,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在官方平台设置普法专栏,定期发布或转发典型案例,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