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为企业发展护航铺路
——永昌县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近年来,永昌县人民法院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立审执”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有针对性地完善司法举措、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司法质效,积极担当作为,为企业创新发展护航铺路。
截至今年6月底,永昌县法院共受理涉企案件319件,受理执行案件1244件,执结949件,执行案件结案率76.3%。
保稳促治,让投资者更“放心”
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将恶意阻工、寻衅滋事、强迫交易、强揽工程、强买强卖、串通招投标等违法犯罪,作为深化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内容,涉案线索优先核查,全力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坚持对涉案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审慎适用惩戒措施,依法及时解除被执行企业失信信息,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支持行政机关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的同时,重点关注涉企行政审批收费处罚、重大项目生产要素保障、征地拆迁补偿等案件,依法纠正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行政行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常态化发送给被执行人、申请人的“两封信”,释明法律风险、敦促履行义务,充分发挥信用惩戒功能,及时曝光失信人员信息,开展失信治理,推动形成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公正司法,让有产者更“安心”
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严格遵守对涉嫌违法的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规则,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加强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防止司法过度干预公司治理,推动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化、市场化、法治化。聚焦聚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着力减轻权利人负担、降低维权成本,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提效增速,让经营者更“舒心”
坚持“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办案原则,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涉企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快审快结,压缩办案时间,完善类案相对集中化审理机制,努力实现减诉累、降成本,实现涉企纠纷高效化解。充分运用线上监管平台,强化对立、审、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对长期未结、临近审限案件实时通报,全力压缩办案周期。定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立审执质效提升会,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裁判文书评查,及时发现、纠正案件质量问题,引导干警多办案、办好案。
优化服务,让企业家更“省心”
不断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建立全方位诉讼风险提示机制,深化送达方式改革,提高“一站通办”能力,不断优化诉讼主体诉讼体验。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府院合力,主动对接有关部门,进行座谈沟通,共商服务举措,研究制定《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等多项制度机制,汇聚解纷合力,提高解纷效率,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保障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兑现,加大执行攻坚力度,扎实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加强网络司法拍卖应用,提升网拍效率,实现涉案财产处置“多快好省”,全面提升“执转破”案件办理水平,有效盘活市场“闲置”资产。
能动司法,让创业者更“暖心”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设立特邀调解工作室,健全特邀调解机制,运用“特邀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提高解纷效率,设立涉企“法官联系点”,主动摸排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使部分多发性、常见性纠纷化解在一线、解决在诉前。畅通院企沟通渠道,以“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为契机,组织法官干警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助力企业提高法治意识,推动企业依法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设立“工业园区巡回法庭”,将法庭搬到园区、企业,使市场主体“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