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枫桥经验” 调解为民化纠纷
——记“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永昌县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讯员 解展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全力推动全市“三抓三促”行动和主动创稳行动走深走实,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被甘肃省司法厅命名为2022年度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提升业务素质水平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把52名“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人员,95名法律明白人吸收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基层力量。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名镇法律顾问,扩充9名村、社区法律顾问,着力建设政治合格、业务熟悉、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工作质效提升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修订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矛盾纠纷调解受理登记制度》等11项工作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健全镇、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协调解决突出社会问题;充分发挥义务巡逻员、农村共管共享员的作用,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村(社区)、社(小组)、辖区企事业单位信息员队伍,确保有效排查预警。完善“三调联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辖区法庭、检察室和派出所职能作用,定期开展案件调查调解和“以案释法”活动,彰显司法调解的权威。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硬件服务水平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室等功能室,统一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印章、标识、工作程序、纪律制度和文书格式,对人民调解工作基本原则、人民调解受理流程图等制作上墙,成为基层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标杆。
深入矛盾分析研判 抓早抓小及时调解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前移关口、把住源头、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践基础上主动作为,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指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开展日常排查,建立化解销号台账、及时进行上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及综治维稳风险隐患大排查。健全完善“四级联动”调处机制,强化化解措施,做到一人一策、一案一卷,并跟踪“回头看”,确保问题化解到位、解决到位。
注重普法宣传教育 调解普法标本兼治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以典型案件的调处明理释法,达到“化解一个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的目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组织学习《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理性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健全完善村(居)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