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并举 解纷诉前
——崇信县法院推进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小锋
“没想到,一分钱没花,12500元借款这么快就要回来了。”
2018年12月,甘某以家中有急事为由向尹某借款12500元,商定借款期限12个月,可直到今年甘某分文未还。尹某无奈,起诉到崇信法院高庄法庭。
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高庄法庭法官通过耐心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甘某于2023年6月30日前偿还尹某借款本金12500元,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化解于诉前。
今年以来,崇信县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延伸调解“进网格、进社区、进村镇”,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减轻群众诉累、节约司法资源,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诉源治理抓前端
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法院与司法局联合印发《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调解平台“三进”,全力推动纠纷化解走上快车道。制定了《诉源治理暨一站式建设活动方案》,着力解决诉前调解分流不优,诉前调解成功率不高等问题,每周与包抓网格的司法所、村委会、社区等单位联络,靠前一步,主动排查,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审判时效大提速
4月份,陶某来到县法院想尽快解除婚姻关系,并拿到孩子的抚养费和退还的彩礼款。立案庭法官当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最后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此案做到了当天立案当天审结。
类似案件办理在立案庭比比皆是,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审判资源的有限性与群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高期望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收案数大幅度上升、审判资源疲于应付的难题,崇信法院立案庭对民商事各类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和速裁调解,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适用简单、便捷程序处理纠纷,将婚姻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标的较小、争议不大的案件快审快结,审判时效大大提速。
案件质效大提升
崇信法院以“铸忠诚警魂”等活动为契机,提升能力、锤炼作风,激励全体干警铆足干劲抓落实。以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水平,积极参与上级法院及县上组织的政治轮训、业务培训42人次,以岗位练兵提质增效,开展“庭审观摩”7次,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开展优秀裁判文书和典型案例评比5篇,激发审判人员争先进位意识,开展发改案件专项评查1次27件,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以能力大比拼、成绩大晾晒的方式倒逼案件质效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