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泰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甘肃要发展,法院怎么做”,以省法院“七院建设”“四强要求”“三大目标”为总揽,谋举措、出实招、重落实,通过推进“四项重点任务”,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环境”促营商
坚持“一把手工程”定位,紧盯法院牵头和配合的重点指标,找差距、补短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关键指标如期达标。
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六必访”制度,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发展。严格落实《白银法院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计划》,对照全省法院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实行“清单+台账”管理方式,做到质量效果同步提升。依托“总对总”平台,推动工商联调委会等行业调解组织参与纠纷化解,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力度。
“创新创优”抓改革
查找短板不足,对司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认真开展回头看,逐一梳理、查漏补缺、重点推进,进一步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成果显现。积极探索新型审判团队建设,综合考量人员结构、案件类型、繁简程度、专业化分工等因素,研究最大化发挥团队在专业化审执案件、提升质效等方面的效能。
同时,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盖戳督办,进一步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审判案件平均天数缩短至30天,执行案件平均天数缩短至90天。对涉企执行案件,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运用活封、活扣等保全措施及信用修复机制“放水养鱼”,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加大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力度,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强化管理”提质效
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的“指挥棒”作用,对标考核指标,找准短板弱项,通过实行“五项制度”抓实抓细审判管理。健全完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和案件评查、流程管理等制度,建立“日提醒、周督办、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机制,推动全院各项指标追赶进位。
着力缩短办案周期。强化审限意识,严格扣除审限的审批把关;积极运用在线审理方式,强化电子送达、网上证据交换;将六个月以上未结案件纳入院庭长监管范围,即出现即清理,确保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动态保持在最低水平,整体提升审判质效。
“培育亮点”创品牌
全县实现“法官联系点”县域全覆盖,加强与基层组织的日常联络沟通,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创建工作纵深推进,逐步降低县域内“万人起诉率”。在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上做文章,着力构建符合县域实际、满足群众需求、体现时代特点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巩固提升“无讼乡村、无讼社区”创建案例入围“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工作成果,针对基层治理单位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性不高、工作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从创建方式、创建载体、考评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优化完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