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西市两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着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全市法院民事
新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8.75%,一站式建设质效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梯队。
建立协同配合机制
定西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人社、市场监管等16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将万人成讼率、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率等7项指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和党政一体化督考体系,由法院每季度对县区、乡镇进行考核评分,推动工作落实。靠实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责任,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内容,对接基层组织994个,创建示范调解室10个。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从律师、社区工作者、综治中心公益性岗位等从业人员中选聘特邀调解员417名,建强多元解纷主力军,高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与工商联等12家合作单位“总对总”对接,调解组织从2020年的95家增长到137家,年均增幅13.26%,调解员从182人增长到342人,年均增幅23.78%。两级法院与民间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点对点”对接后实质化开展工作,高效运转。全市法院诉前委派调解纠纷量年均增幅28.088%,诉前调解成功量年均增幅6.62%。
健全速裁快审机制
以“速”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深化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分调裁审案件占一审收案数的91.68%,平均审理天数23.15天。
加强司法确认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适用,组建专业化速裁团队30个,诉前调解分流率占一审收案数的68.71%。制定《速裁快审工作规范》和要素式裁判文书模板,对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金钱给付类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率74.34%。
深化一院一品创建
坚持在深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建了元古堆村人大代表调解室、帮扶村民事纠纷调解室、南木品牌调解室、老兵调解室等一批品牌调解室。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定西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在市县同步成立金融调解中心,2022年以来,共受理纠纷1958件,调解处理1443件。
同时,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诉前化解。安定区人民法院成立专业化巡回法庭进驻区综治中心开展工作,探索“巡回法庭+专业性调委会+X”诉调对接模式,变被动审判为主动诉调,构建高效能、全流程诉调对接的多元解纷机制。陇西县人民法院23名法官和法官助理分片联系132个村级调解组织,对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岷县人民法院推行“法官进网格、院长包片区”诉源治理机制,形成从基层源头预防、前端纠纷共治到法院后端实质解纷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模式。渭源县人民法院将市县法院驻村队变“调解队”,并在调解中总结出了听、理、析、调“四步调解法”,促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