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09 21:33:25     来源:甘肃法制报

以司法“硬功夫”优化营商“软环境”

——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我们公司规模小,没有专 门的法务部门和律师,对法律 知识掌握不够,‘万名干警联万 企’行动特别好,可以给我们提 供法律上的咨询。”前不久,在 榆中县人民法院与榆中县工商 联组织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 环境座谈会上,当地一家企业 对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 面的做法连连称赞。 

这是我省各级法院充分发 挥司法职能作用,通过制定相 关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发送《致 企业家的一封信》、送法进企业 等方式,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 环境的生动写照。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坚持“一把手工程”定位,结合“三抓三促”行动,进一步调整和加强组织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专班化推动、清单化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搭好台子让服务质量更高

去年,全省营商大会召开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我省各级法院把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专班推进、出台文件、构建制度,坚持高位推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格局。

省高级人民法院及时调整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专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全省各级法院对标省法院,及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推动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院长具体抓、营商办牵头抓、各部门协同抓,全体干警积极参与,上下齐心、同频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组织机构的全覆盖,为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一个法院对接一个行业或一条产业链,一名干警联系一个企业或一个市场主体,坚持有事必登门、平时多服务、无事不打扰……今年3月,由省法院牵头启动了为期3年的“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全省三级法院、万余名干警“一体推动”、同频共振,引导企业依托多元解纷机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减轻企业维权成本。

这是我省各级法院司法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AQYE 配图  法院风采246期)以(22341606)-20230509213851

5月5日,景泰县法院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苏军霞一行深入华能景泰热电有限公司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司法需求。 景泰县法院供图

去年以来,省法院党组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研究制定《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改方案》,紧盯我省各级法院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等弱项指标,提出15项具体整改措施和目标要求。省法院在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征集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信息通道,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各级法院分别在诉讼服务大厅、信访安检通道等设置了征求意见箱(簿),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结合省法院“三抓三促”行动营商环境大优化工作举措,推动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实现从“跟跑”到“超越”的切实转变。

公正司法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民有所需,司法有所应。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省法院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审限管理的规定,健全完善民商事案件审判管理、司法公开、繁简分流等工作机制,提升民商事审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借力“智慧法院”建设,推出网上立案、网上送达、一码通办、云上庭审等多项便民利民工作措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甘肃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指数位列全国前五,云网一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跑出甘肃“加速度”。

我省各级法院紧盯案件流程节点,充分发挥审判管理“指挥棒”作用,推动涉企案件办理提质增效。2022年12月,兰铁中院采取执行和解办结执行标的近4.2亿元的申请执行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分行与被执行人太西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案,该案采取“放水养鱼”的执行方式,给予被执民营企业宽限期,有限保障被执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最大限度减少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困境民营企业“重获新生”。

陇南法院以“三个清零”行动为抓手,推进长期未结案件及时办结;

平凉、白银等法院通过督办令、督办函等方式,推动长期未结案件及时化解、动态清零;

安定区法院创新执行“区块链”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查控难”“找人难”“执行慢”等实际问题;

……

2022年,全省法院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67.2天、服判息诉率90.25%、调撤率47.13%,首执案件执行完毕案件结案平均用时59.68天,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5.35%,有力保护了市场主体的胜诉权益。

精准发力解“难点痛点堵点”

“每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注重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今年1月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聚势赋能”新闻发布会上,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府院联动办理的陇南恒康医疗破产重整案,是人民法院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产权平等保护,实现市场主体拯救的一个成功案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年以来,省法院编制破产管理人名册,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完善管理人分级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切实提升破产管理人专业化水平。同时,省法院破产合议庭加强对下指导,各级法院结合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破产审判团队建设,成立1个破产法庭(庆阳),14个市州中院和基层各法院实现了破产案件审判组织、专业力量的全覆盖。

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网上热线服务窗口及线上调解室;

兰州、张掖、白银等法院制度化推进诉前调解和多元解纷;

甘谷、岷县等4个法院被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表彰为“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单位”;

……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延伸服务环节,省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监督,及时督导纠正全省各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司法服务不规范的问题;各级法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司法作风提升活动,优化完善诉讼服务大厅设施配套、为企业提供诉讼风险指引和法律风险防范提示、加大涉企案件诉讼费减缓免力度等具体举措,切实提高当事人的诉讼体验感和获得感。全省法院累计邀请1656个调解组织、326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10411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6.97%,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诉讼负担。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