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23-04-26 21:01:23     来源:法治甘肃网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实习生 钟璐鑫 王春艳)4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发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047件(旧存475件、新收1572件),审结1641件,结收比104.39%,结案率80.17%,为实现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效有力司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法院全链条、多方位大保护格局作用发挥明显。“三合一”改革落地见效,强化府院协作,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甘肃模式”初步构建,兰州知识产权法庭有序运行,持续发挥专业化优势。省人大常委会、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全省、兰州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了审议,对五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我省法院立足主责主业,通过开展专利案件审理,促进科技成果合理运用;打造巡回审判点,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保护;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聚焦种业保护,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多元解纷,提高审判效率等有效手段措施,聚焦企业发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主动对接,做到问需于企,凝聚营商环境保护合力。

此外,我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呈现出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效果明显,审判团队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更加浓厚的亮点。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推进我省种业振兴,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记者问答环节,相关负责人就甘肃法院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做法和亮点作了介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大对河西走廊玉米育种等种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强府院联动,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检察院、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转发<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种业振兴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加快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在张掖市甘州区法院设立‘种子法庭’,积极对接制种企业,从签订制种合同或劳务合同,到种植、回收、销售各环节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精心守护农业‘芯片’。”

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适当加大损害赔偿金额,加重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依法惩处制售假冒、套牌种子等行为,严厉打击涉种子犯罪和严重侵权行为,高效、快捷地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因甘肃植物新品种权司法保护在全国法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总结的玉米种子DNA指纹鉴定法,被吸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之中。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与武威市博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二审维持后,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评选为2022年知识产权二十大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