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昌市两级人民法院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深耕诉源治理,促使更多矛盾消灭在萌芽、纠纷止步于诉前,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格局。
构建矛盾化解“桥头堡”
2022年4月,金川区宁远堡镇宁远村、中牌村村民因土地流转与承租人发生矛盾纠纷,致使无法按时春耕,镇、村两级组织多次调解未果,于是向“法官联系点”寻求帮助。联系点的法官对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耐心的释法说理,站在既有利于稳定提高村民土地流转租赁收入,又有利于发挥土地流转规模效应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向双方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矛盾双方达成了新的土地流转协议,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土地得以及时耕种。
金昌两级法院聚焦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市设立179个“法官联系点”“法官联系点”的法官紧密对接联系点,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教育引导、法治宣传、巡回审判、司法确认、定分止争“六大职责”,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探索出了一条审判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司法职责与社会职责共担、执法办案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诉源治理新路径。2022年,“法官联系点”化解矛盾纠纷981件,排查重大风险隐患36件。
筑牢端口把控“防火墙”
金昌两级法院坚持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立足地域矛盾纠纷特点,把源头治理、无讼无访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助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金川区法院坚持“三个必到”,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永昌县人民法院34名法官与129个村(社区)签订了《法律服务与纠纷化解合作意向书》,积极开展“一讲一册一行动”,推动“无讼村”“无讼社区”创建,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永昌县新城子镇农林场村、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因多年无讼无访,成为典型的“无讼村”。
全市两级法院用制度保障诉源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截至2022年底,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出台25个规范性文件,县、区法院制定了47项相应的制度机制,作为推进工作的硬约束、规范行为的硬标准。健全法官联系村社微信群和基层法庭网上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网上立案、指导调解、纠纷化解等服务,加强了与基层组织联系,实现了工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纠纷合力化解。
打好市域治理“组合拳”
金昌两级法院开展“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促使更多的民事案件庭审程序外化解。2022年,全市法院71.69%的一审民事、行政案件通过速裁快审方式审理,简易程序适用率77.05%、调撤率47.55%、一审服判息诉率88.75%。
全市法院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常态长效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376人次,提建议120余条,提高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针对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易发多发案件,组织资深法官深入乡村社区以案说法,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选派优秀法院干警担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通假期学生普法教育“云课堂”,定期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做实“三进”强基工程,积极打造“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法庭”,法院干警与辖区村社书记“一对一”结对,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讯员 刘慧珍)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