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清”案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一季度城关区法院积案清理成绩亮眼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全市法院“清理积案年”活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对旧存积案全面梳理,建立管理台账,制定清理“时间表”,加压分配周、月清积任务,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各业务庭室缩短案件审理时间,增强排期开庭密度,加速裁判文书产出,逐案制定执行预案,以顽强的斗志坚决打赢积案清理“攻坚战”。第一季度,审结积案9710件,占积案总数的45.62%。
“因案施策”让效率服务服从于公正
3月27日,城关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款纠纷案件。2022年1月,两名在校大学生因借款纠纷诉至法院。面对原告无法到庭的问题,承办法官按照“清理积案年”活动“一案一分析、一案一计划、一案一责任人”要求“因案施策”,让效率服务服从于公正,便采取“云上法庭”开庭审理此案。最终,双方同意以调解方式结案。
城关区法院通过强化案件流程管控,压缩程序外流转时间,对审限变更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避免“隐性超审限”“边清边积”问题的发生。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多措并举破解送达难及送达周期过长难题,缩短办案周期,简化庭审程序,持续推进当庭宣判及即立即结工作模式。对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实行领导“包案”“督办”双重责任制,重点环节直接协调、重点案件直接督办。
宁可干警“吃土”不让申请人吃亏
近日,城关区法院执行干警潘成伟接到线索,称一涉案车辆在武威市民勤县境内。
“为避免车辆转移财产流失,咱们得马上走。”潘成伟拿起车钥匙,和同事王玮快步走向停车场,“宁可咱俩‘吃土’,不让申请人‘吃亏’。”
黄沙漫天,气温骤降。两名执行干警驱车约380公里抵达民勤县城,经过数小时查找,终于找到了涉案车辆。经询问核查,该车辆当前由无权占有人占有。两名执行干警表明来意后,明确告知该车占有人抗拒法院执行的法律后果,并耐心细致地阐明法理,并向对方算起了“经济账”“精力账”“名誉账”“感情账”。一天后,车辆占有人交出钥匙,该车被成功查扣。
面对扣车、腾房等执行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执行干警“五加二”“白加黑”地开展工作。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靠实信息化办案辅助系统进行财产查控,结合线下调查、现场勘验等举措,联合公证处等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4月19日,“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启动当日,城关区法院雷霆出动,从实处下手,取得办结案件220件、委托事项33件的成绩单。
“绿色通道”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一号大厅6号窗口的侯晓蓉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指导我书写起诉状、填写立案表格,并讲解立案流程,避免我来回奔波、耗时费神。”3月24日,城关区法院收到一位七旬老人字迹工整的感谢信,称赞干警侯晓蓉良好的业务素养和为民纾困的责任心。
立案窗口,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总开关”,是与群众沟通了解诉求的前沿阵地,是当事人和业务庭的“连心桥”。2022年9月,城关区法院特设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绿色立案窗口,安排立案庭专人负责诉讼指引,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辅导服务,群众的赞许声接连不断。
从线下立案“一站式服务”,到图文并茂编辑发布《网上立案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指导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立案”,城关区法院将“公正与效率”落实在细节上,最大限度地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切实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清积减负、良性循环”目标。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